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在同治年间的中国沿海城市,如果你爱一个年轻人,就让...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在同治年间的中国沿海城市,如果你爱一个年轻人,就让他去学洋务;如果你恨一个人,也让他去学洋务。1867年,因父亲突然去世而陷入家庭困境的严复跨进福州船政学堂。后又被作为海军军官学生派遣出洋,曾入英国格林尼茨海军大学学习。回国后,担任北洋水师学堂总负责人。因不是科举正途出身,始终无法施展抱负。

为了改变这一尴尬的现状,从1885年至1893年,已任北洋水师学堂校长并官居从四品的严复,四次返乡参加乡试,四次落第。1894年的战争,严复体验了海军倾覆和割地赔款的耻辱,写下了《论世变之亟》,并开始翻译《进化论与伦理学》,进而提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被时人誉为“西学圣人”。

——摘编自赵柏田《帝国的迷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如果你爱一个年轻人,就让他去学洋务;如果你恨一个人,也让他去学洋务”。

(2)依据材料,说明严复的思想发生的转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1)理【解析】 兴办洋务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洋务人才非常缺乏;在科举仍占统治地位的中国,洋务遭到顽固守旧势力的鄙视和排斥。 (2)转变:由追求科举功名到宣扬维新思想。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进步思想的影响、科举之途的无望、严复的个人经历及品质。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历史事件给予正确认知,旨在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本问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认知能力,学生不容易入手,从而本问具有一定难度。解题的关键,即在于把握住当时(同治年间)中国的时代背景。本题实际上考查学生对学习洋务的全面认识。“爱”的方面,即体现“兴办洋务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恨”的方面,即体现“洋务遭到顽固守旧势力的鄙视和排斥”。答案符合相关史实,言之有理即可。 (2)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历史事件给予正确认知和归因,旨在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关于第一小问的“转变”,比较简单,从材料相关信息,即可直接认知得出。关于第二小问的“原因”,难度较大,涉及到多方面因素。有国家层面的(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的变化),也有严复个人层面的因素(科举之途的无望)。此部分答案不唯一,符合相关史实,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近代中国维新志士·严复·经历及其主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当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1944年的时候,似乎整个世界的反法西斯战场的形势,无论是在欧洲大陆、亚洲大陆还是在太平洋战场上,都促使美、英、苏三大盟国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会议而“积极”地准备着。

欧洲战场的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苏联红军和美英联军正从东西两面夹击德军,一步步地把战争推进到纳粹德国的本土。欧洲东线的苏联军队已在北起波罗的海至喀尔巴阡山之1200公里长的战线上发动反攻,其前锋已渡过奥得河,距柏林东部只有60公里。在欧洲西线,美英盟军基本上粉碎了德军在阿登地区发动的最后一次反扑,兵锋直抵莱茵河西岸。法西斯德国崩溃在即,反法西斯盟国在欧洲战场的胜利指日可待。

但在亚洲太平洋战场依然严峻的形势也同时使美国感到:“前往东京尚有一段艰难与漫长的道路。击败德国并不意味着对日战争的结束。相反地,美国必须准备在太平洋从事长期与代价极大的斗争。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美国的军事领袖们在筹划集中绝对优势的兵力,作最后的进攻,以尽快结束太平洋战争的时候,都迫切希望苏联早日参加对日作战,以便牵制日本在中国领土上的军队,使之不能增援日本本土诸岛的作战。正是怀着这样迫切的心情,1945年2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如期前往苏联的克里米亚半岛参加即将在雅尔塔举行的会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雅尔塔会议召开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你对雅尔塔会议的历史评价。

 

查看答案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鉴于国会众议院的选举议员办法历来弊端百出,亟宜采取有效措施以矫正之;宜剥夺许多微不足道的选区产生议员之权利,将该项权利授予人口稠密、资源富饶之大城市;宜增加州郡之代表名额;宜扩充有权参加议员选举之人数,使陛下臣民中许多从未参预其事者得享受此项权利。

——《1832年改革法案》

材料二  1.凡年满21岁之男子,精神健全,目前不在因犯罪而坐牢之列者,都有选举权;

2.秘密投票——以保障选民运用其投票权利;

3.国会议员不应有财产的资格限制——使各选区得选拔他们爱戴的人,不论贫富;

4.议员支薪——以便一个诚实的商人、工人和其他等人,能离职充当其选区的代表,为国家的利益服务;

5.选区平均分配——按照选民人数产生代表,不让小的选区侵占大区的选票;

6.国会每年改选。

——《人民宪章》(1837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32年前英国议会制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取得的成果。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1832年后英国议会制度还存在哪些不健全的地方,并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中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疗救助作为一项国家制度,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发展于新中国成立后至80年代初,创新发展于21世纪初。1955年,山西省高平县米山乡最早实行社员群众“保健费”和生产合作社提供“公益金”补助的办法,建立起了当地的集体合作医疗制度。1960年,中共中央转发了卫生部关于农村卫生工作山西稷山现场会议的报告及其附件,称这一制度为集体医疗保健制度,要求各地参照执行。毛泽东还亲自代中共中央起草了《关于卫生工作的指示》,从此,合作医疗便成为我国农村保障制度的基本制度。到1976年,全国已有90%的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80年代初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渐衰落,从1979年到1985年,全国实行合作医疗制度的行政村由90%锐减到5%,合作医疗制度面临消亡的危险。90年代,党和政府曾尝试恢复和重建合作医疗制度,但由于指导思想不明确,成效不彰,重建后的合作医疗主要立足于个人缴费。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此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工作在全国迅速展开。

——摘编自蒋蔷《简论中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变迁》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前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发展和改革后出现曲折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当前新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立的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6项中的1项或几项标准:

1.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2.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极大影响;

3.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4.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

5.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

6.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或该项标准与其它标准一起作用时,此款才能成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

请回答: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就丝绸之路向世界遗产大会提出四条申遗理由,并加以说明。(要求所提理由需依据评选标准,条理清楚,符合历史事实。)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清国若为纯然之共和政治,即便缺乏忠君精神,但有富于爱国精神之义勇,在一朝有事之际,人心亦可以奋然于此。”

——日本间谍小川又次《征讨清国策案》

材料二:清廷在洋务运动时期共建立了4支舰队,北洋舰队、南洋舰队、福建船政舰队、广东舰队,分别归属直隶总督、两江总督、船政大臣、两广总督节制。而日本在1872年成立海军省后,海军发展就有了统一的指导机关。

——摘自德阳晚报《纪念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

材料三:美国当时集中力量扩充在太平洋的势力,难以顾及远东,故对日本采取了扶持的做法,希望能够“利用日本在远东与英法抗争”。德、法两国也希望日本发动战争,以便趁火打劫。英国在侵略东亚的过程中,经常同俄国发生争夺。为了对抗俄国,便采取了接近日本的态度。光绪二十年六月十四日(1894 年7 月16 日),英国和日本签订了《日英通商航海条约》,废除了在日本的租界和领事裁判权……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四:甲午战争,成为两国历史命运的分水岭。梁启超对此曾有过入木三分的评论:“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中日在军事方面的区别,并指出形成这种区别的根本原因。

(2)依据材料三,分析甲午战争中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

(3)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梁启超的观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