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前139年张骞首次出使西域,...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前139年张骞首次出使西域期间历经千辛万苦前后长达十三年。在经过河西走廊时被匈奴发现并俘获。张骞被囚禁十余年后终于寻机逃出来。经过大宛今费尔干纳、康居今撒马尔罕到了阿姆河上游终于找到了大月氏。大月氏在这一带安居乐业再也不想去跟匈奴报仇了。张骞回程中又被匈奴人抓住所幸他再次逃脱回到了长安。元狩四年前119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使命是与伊犁河流域的乌孙人结成联盟“厚赂乌孙招以东居故地”“以断匈奴右臂”。却正好乌孙发生内乱又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

材料二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最重要的目的带有军事安全战略性质,即西汉王朝迫切希望与西域大月氏等国建立联盟,共同攻打匈奴,以“断匈奴右臂”。其实张骞出使西域的最重要的战略目标并没有达到……。但“无心插柳柳成荫”,张骞出使西域却使横贯东西方的丝绸之路被正式开通了。所以,司马迁将张骞出使西域的壮举视为“凿空”之行。张骞……出使西域则更多地带有畅通丝绸之路的战略含义。……他奉汉武帝之命访问西域诸国,密切了西汉和西域诸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张骞出使以后,西域与中原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西域历史成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中亚草原成为连接中国与西方文明的桥梁。

——摘自《从“凿空西域”到“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与当代启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邢广程访谈

(1)根据材料,列举张骞“凿空”的条件?

(2)根据材料,说明司马迁为什么将“张骞出使西域的壮举视为‘凿空’”?

 

(1)汉武帝的支持;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的战略需要;张骞的爱国主义精神(6分) (2)为汉武帝经略西北提供了重要参考;促进了中原地区与西域的联系;架起了与西方文明沟通的桥梁;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开阔了古代中国人的视野,丰富了汉代人的地理知识。(9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归纳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一中的信息来归纳即可。根据“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最重要的目的带有军事安全战略性质”可知张骞出使西域条件首先是汉武帝的支持和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的战略需要;再者是张骞本人的爱国主义精神。 (2)本题考查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意义。根据材料二“张骞出使西域却使横贯东西方的丝绸之路被正式开通了”“密切了西汉和西域诸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张骞出使以后,西域与中原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西域历史成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中亚草原成为连接中国与西方文明的桥梁。”可知为汉武帝经略西北提供了重要参考;促进了中原地区与西域的联系;架起了与西方文明沟通的桥梁;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开阔了古代中国人的视野,丰富了汉代人的地理知识。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古代中国的外交家•张骞 【名师点睛】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1)要把历史人物放到当时所处的“时代”这个大背景中去,不能以今天的标准苛求古人。 (2)要对历史人物的功和过进行全面的分析,一分为二,切忌绝对化,任何绝对肯定或否定都不能得出正确的论断。 (3)要对这一人物的所有事例全面地了解,不能以点带面。 (4)要史论结合,不能空下结论。先要叙述史实依据。然后得出结论,做到有理有据。 (5)要有正确的评价标准,看其历史活动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促进还是阻碍,或个人品质是优是劣来进行评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俄战争是指1904年到1905年间,日本帝国与俄罗斯帝国为了争夺中国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的控制权,而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进行的一场帝国主义列强之间战争……对马海战之后,尼古拉二世为首的统治集团,完全失去了赢得战争并利用战争的胜利扼杀革命的希望,日本方面鉴于人力物力的巨大消耗,也认为继续打下去对它不利。双方于1905年9月5日在朴茨茅斯同日本签订和约。朴茨茅斯和约规定: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享有政治军事及经济上之“卓越利益”,并将旅顺口、大连湾并其附近领土领水之租借权以及有关的其他特权,均移让与日本政府。此外,条约还规定将库页岛南部和俄国对辽东半岛的租借权以及其附近一切岛屿永远让与日本。日本的代价是战死(当场阵亡和负伤死)五万多人,加上病死和其他一些死亡为八万八千人。

——摘编自纽先钟《日俄战争》

材料二 “日俄战争是近代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非欧洲民族充分觉醒的序幕;这种觉醒今日正震撼着整个世界。”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俄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俄战争的影响。

 

查看答案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年12月中旬中国举行有史以来的首次国会选举。获得登记的选民共有近4300万人占人口总数1/10左右这一比例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早期议会选举相比也不算低。当然除少数知识分子和热衷政治的人外许多选民连如何运用选举权都一无所知政治参与意识也较低。因此实际参选人数并不很多。在选举中首次出现了政党竞选国会席位的现象。选举结果宋教仁改组的国民党在参众两院中均占了绝对优势。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遭枪击22日不治身亡。宋教仁一案曝光引起舆论大哗各界攻击矛头直指袁世凯。

1912年至1916年6月的袁世凯统治时期各派为争夺内阁展开了激烈争斗先后竟有八届内阁走马灯似的更替成为民国初政治史上的一道奇特景观。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二 1913年10月6日,国会两院在所谓公民团(实为袁手下伪装的士兵警察及便衣特务)的叫喊声中,举行总统选举。这些人包围了国会,叫嚷“今日非将公民所属望的总统选出,不许选举人出会场一步。”但即使在这种恐吓之下,袁在前两次投票中仍未能获得足够当选的票数,而只是在第三轮投票中才得以获得多数选票。10月10日,袁正式就任大总统,临时政府也变成正式的政府。

——摘编自徐中约著《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中国在政治民主化方面的表现。

2根据上述材料对民国初年政治转型的艰难性加以说明。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外内战中国农村经济萧条、民生凋敝的状况日益严重。一批有识之士纷纷为救活中国农村而加奔波代表人物包括漱溟、阳初、黄炎培等。史称“乡村建设运动”。

梁漱溟的邹平乡村建设实最初从兴办乡农学校不久改称民众学校、成立农业合作社、改良农业这三个方面展开体现的正是上述培育现代合格村民的思路。他创立的乡村建设研究院采取了兴办乡农学校的方式来实施村民教育。1932年1月训练派师生300余人分赴各区乡兴办乡农学校。这年冬天全县共办起乡农学校91处参加学习的村民3996人。乡农学校起初设在条件好的大村每区58处后来发展几个小村合办。乡农学校接受研究院指导学校辅导员全部由训练学生担任。村民学习以3个月为期课程为三民主义、精神陶冶、识字、史地、乡村自卫、农业科技等。除正规乡农学校外一些村立小学还附设了乡农夜校教育对象为全村男女老幼学习内容为识宇、时、农业知识等。截至1933年冬全县共开办了156处夜校参加夜校的农民共5241人。另外一些村还设立了女子或女校向农村妇女传授家事、卫生及育儿知识。

——宋乐《邹平的成年教育》第15期1937年4月16日

(1)根据材料,归纳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主要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

 

查看答案

下图是关于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满分5 manfen5.com

指出曲线A.  B.分别代表的经济理论并描述曲线A.  B.影响力的演变历程。

 

查看答案

社会转型就是社会政治制度、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转型过程中各种制度在继承与创新中不断演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因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完成了社会的转型。在此之前中国社会仍然是血缘社会,在此之后虽然仍有浓重的血缘色彩,但转向了地缘社会;在此之前是封建诸侯、贵族分权的时代,在此之后是专制独裁、皇帝集权的时代……中国自夏朝以来的四千年历史可以分为前后两大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就是这两大阶段之间的的转型时期。

——辛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材料二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材料三 从1979年起,中国进入了双重转型阶段。双重转型是指体制转型和发展转型的结合或重叠。总结1979年至今3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实践,中国在推行双重转型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可以把这些经验归纳为以下八项。

(一)体制转型是双重转型的重点。

(二)思想先行。……

——摘编自厉以宁《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

(1)根据材料一,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前后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并指出这一政体确立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经济“双重转型”的具体内涵。 “思想先行”是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经验试以改革开放以来的史实予以说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