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上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历来存在争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上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历来存在争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而王安石秉政,改贷粮法而为借助,移常平、广惠仓钱斛而为青苗,皆令民出息,言不便者辄得罪,而民遂不聊生。又诏卖天下广惠仓田。自是先朝良法美意,所存无几

——《宋史.食货志》

材料二   范纯仁批评王安石:“欲求近功,忘其旧学。舍尧、舜知人安民之道,讲五伯(霸)富国强兵之术。尚法令则称商鞅,言财利则背孟轲。”

——《续通鉴纪事本末》

材料三   俗士之论荆公,,大率以之与掊克聚敛之臣同视,此大谬也。公之事业,诚强半在理财,然其理财也,其目的非徒在增国帑之岁入而已,实欲苏国民之困而增其富,乃就其富取赢焉。以为国家政费,故发达国民 经济,实其第一目的,而整理财政,乃其第二目的也。而其所立诸法,则于此两者皆有关系者也。故不名之曰财政,而名之曰民政及财政。

——梁启超《王安石传》

请回答:

(l)概括材料一所涉及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及材料二中范纯仁的观点。

(2) 据材料三,粱启超为什么称王安石变法的目的为“民政及财政”?

 

(1)内容:青苗法。观点:王安石变法;舍弃义理;强调法令和王道之道;追求利益;忽视仁政。(4分,任意两点即可) (2)梁启超认为王安石变法的目的不仅是“发达国民经济”,而且“整理财政”,故称之“民政及财政”。 【解析】 试题分析: 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改贷粮法而为借助,移常平、广惠仓钱斛而为青苗,皆令民出息”可知是青苗法;第二小问观点,依据材料中“欲求近功,忘其旧学……尚法令则称商鞅,言财利则背孟轲”并从“舍弃义理;强调法令和王道之道;追求利益;忽视仁政”等角度归纳回答。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三中“以为国家政费,故发达国民 经济,实其第一目的,而整理财政,乃其第二目的也”“故不名之曰财政,而名之曰民政及财政“并结合所学从“不仅是“发达国民经济”,而且“整理财政”,故称之“民政及财政””两个角度来归纳概括。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古代史改革•王安石变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世界被“发现”以后,人类的联系日益密切和加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探险家和他们的追随者在世界各地的民族之间建立了联系,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哥伦布交换”。16世纪伊始,天花、麻疹、白喉、百日咳、流行性感冒使美洲和太平洋岛屿上的土著居民人口数量锐减。小麦、葡萄、马匹、牛、猪等从欧洲来到了美洲。美洲的作物如玉米、马铃薯、番茄、花生等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人类移民也自愿或者被迫地漂洋过海来到了新的土地上生活。

——据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整理

材料二

满分5 manfen5.com  

      19世纪中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线路图            

英国经济学家史丹莱·杰温斯描述19世纪中期的英国经济时说:“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粮田;……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羊群;……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植茶叶,……我们的棉田,长期以来都是分布在美国南方,而现在差不多扩展到地球上各个热带地区去了。”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  (世界性经济组织)对世界经济、特别是对西方国家的经济复兴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因而被公认为调整当代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它们)的出现标志着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开始。

——彭树智《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1)阅读材料一,说明“哥伦布交换”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后期世界贸易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特点产生的根本原因。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三大支柱”对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查看答案

一个民族或一个历史时期的“政治文化”,对于相应的地域或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活动有深刻的影响。“祖宗之法”是中国传统儒家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西方的“政怡文化”则呈现不同的特点:

材料一    宋太宗在即位诏书中说:“先立帝创业垂二十年,事为之防,曲之为创,纪律已定,物有其常,谨当遵承,不敢逾越。”宋代士大夫们在谈及国家的政治取向、创度原则时,经常与“祖宗之法联系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祖宗之法”就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两宋对于“祖宗之法”的强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宋代中央集权的活力与僵滞,权力机构的分立与集中,文武制衡关系的形成,乃至赵宋王朝的兴与衰,处处都会遇到所谓“祖宗之法”的问题。

——摘编自陈苏镇主编《中国古代政泊文化研究》

材料二     英国政治变革大事记

年代

事    件

1688年

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专制王权

1689年

通过《权利法案》,限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确立君主立宪制度

18世纪初期

通过《王位继承法》、《三年法案》进一步约束王权

18世纪中期

逐步形成责任内阁制和两党制,英国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发展

1832年

英国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

1867年

英国议会改革,城市工人获得选举权

1884年

英国议会改革,农村工人和矿工获得选举权

 

 

 

 

 

 

 

 

 

──根据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整理

材料三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宣称:孔子以前的历史,是孔子为了改变当时的社会状况,而按照自己的理想假托先王的言行写出来的宣传作品,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改革。康有为以此证明孔子也是一位维新派,并打着孔子托古改制的旗号要求进行社会改革。康有为认为,事情是向前发展的,远的、旧的必将败亡,近的、新的终将兴起,因此,就要变法维新。这样,康有为的孔子改制理论就冲击了遵守旧法、恪守祖训的顽固派。

──李斌《顿挫与嬗变:晚清社会变革研究》

(1)据材料一,说出你如何认识宋朝这种特别重视“祖宗之法”的政治取向?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实现政治变革进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的政治思想在美国的延伸”这一观点体现在美国哪些制度上?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述康有为对待“祖宗之法”的看法。简要评论这些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再说到(汉代)选举制度,至少他们已懂得政府用人该有一客观标准,不能全凭在上者之私心好恶,至少他们已懂得该项标准.不该是血统的亲疏,不该是势力的大小.亲的、贵的,强的、富的,都不够此项标准,而采取一项以教育与知识与行政实习之成绩,来定取舍进退之标准,而又懂得平均分配到全国各地区,这也不能不说是在当时已算合理化,已算开明与进步的了.

一一摘编自钱裕《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所有的行政官员,除军事基金司库官、观剧基金管理官以及水井监督官外,都由抽签任用;这三个官吏则用举手选举,他们的任期从一次泛典娜节到下一次,所有军事官吏也用举手选举.

——摘编自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选举制度的特点,并概括该制度中“开明与进步”的地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汉代与古代雅典民主制时期的选举制度的不同之处.

(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表度对待古代中外选举制度?

 

查看答案

日本前首相小泉曾说:“日本所发挥的作用已经为它取得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从根本上表明日本

A.具备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条件

B.在国际政治舞台具有举足轻重地位

C.谋求成为世界政治格局中重要一极

D.争取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查看答案

观察下图。它反映出

满分5 manfen5.com

A. 战后世界经济的曲折发展

B.美苏两分天下的格局已形成

C.战后美苏全面冷战的爆发

D.美苏两国之间的对立和斗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