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柏拉图在最后一部著作《法篇》中明确提出:“要同时设立两位王而不是一位,从而使他们...

柏拉图在最后一部著作《法篇》中明确提出:“要时设立两位王而不是一位,从而使他们的权力更加合乎比例的限度。甚至在那以后……注到你们的统治者仍旧会有狂热之举,就设法限制王族的专横,让二十八位长老在处理国务时发出与国王同等的声音……引入—个礼仪的职位,由抽签决定,作为一种约束,”这一主张    

A.蕴含着分权制衡的思想萌芽

B.莫定了雅典民主制度的基本框架

C.指出了轮番而治的潜在弊端

D.成为罗马设立元老院的理论基础

 

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设立两位王而不是一位,从而使他们的权力有更加合乎比例的限度”、“限制王族的专横”、“作为一种约束”等信息不难判断柏拉图提出了对王权进行分权和制衡的思想,相比较洛克、孟德斯鸠的分权思想,称得上是“萌芽”,A项符合题意,正确。雅典民主制在柏拉图时期已经发展到了盛极而衰的阶段,排除B;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元老院是罗马早期社会自身发展的产物,排除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雅典民主政治·弊端;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古代东西方圣哲·柏拉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严复生平经历

1854年1月8日,出生于今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阳岐村一中医世家。

1867年,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1877年3月,赴英国学习海军三年。

1890年,升为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1895年,甲午战争后在天津《直报》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文,主张变法维新、武装抗击外来侵略。

1896年,创办俄文馆,并任总办,俄文馆为中国最早的俄语学校;帮助张元济在北京创办通艺学堂;9月24日捐款100元资助梁启超与汪康年在上海创办的《时务报》。

1897年,和王修植、夏曾佑等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和《国闻汇编》,宣传变法维新;将《天演论》在《国闻报》报上连续发表。

1898年,光绪帝命严复来京觐见,阐述变法主张;改捐同知,撰《上光绪皇帝万言书》。

1910年,海军部授为协都统,后任资政院议员。

1912年,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校,任首任校长;11月辞去校长职务。

1915年5月,严复被袁世凯聘为宪法起草员。8月23日筹安会宣布成立,严复列名为筹安会的发起人,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

1917年,对张勋复辟表示同情。

1921年10月27日在福州郎官巷住宅与世长辞,终年69岁。

——摘编自《严复年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严复的人生经历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后严复的思想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查看答案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苏联著作强调“在当时情况下,苏联政府必须作出抉择,或者为了自卫的目的,接受德国提出的关于缔结互不侵犯条约的建议,从而把和平局面延长一个时期”,“或者是拒绝德国关于缔结互不侵犯条约的建议,从而使西方大国阵营中的战争挑拨者立即把苏联拖入战争去同德国进行武装冲突”,“苏联政府只能选择第一条道路”,因为这个条约有利于苏联国防力量的加强,它推迟了德国发动侵苏战争的时间。

材料二  戈培尔(纳粹党宣传部长)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即将签订的消息时,会场外响起了教堂的钟声,一名英国记者幽默地说:“这是不列颠的丧钟。”对此,希特勒在高级军事会议上说,“我已经从西方列强的手中把这个家伙打掉了”,“现在我们可以打击波兰的心脏了。军事道路已经畅通无阻”。会议一结束,希特勒就下达了实施进攻波兰的“白色方案”的命令。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黄安年《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目的。

(2)据材料二分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对英德两国的影响。你怎样看待《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查看答案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787年出席美国制宪会议的有55名代表,其中14人从事土地投机,24人从事高利贷活动,11人从事制造和造船业,40人为债券持有者,15人为奴隶主……他们代表了不同的利益集团,分别来自南方和北方,大州和小州……经过127天的闭门会议和激烈争论,最终还是达成了妥协。因此,美国1787年宪法能够体现各方的利益和要求,制定之后各方都能认真遵守,虽200多年依然如此。

——摘自陈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比美国1787年宪法更为进步吗》

材料二  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参议员到院议员人数为49人,其中同盟会员38人,占77.55%,有留学日本和欧美经历的为40人,占81.67%,40岁以下的议员有37人,占88.1%,35岁以下有37人,占71.43%。这些人有革命热情,有向西方学习的强烈愿望,在制定约法时,意见往往“高度一致”,由此固然能够制定出一部足够民主的宪法,但其制定人员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事实上,当时中国的立宪派、旧官僚、大地主、旧式知识分子、乡绅、农民、工人等的利益和要求在约法中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尤其是袁世凯的势力未能参与宪法的制定,因此他认为这是不公平的,便不遗余力地破坏宪法(1914年《临时约法》即被废除)。

——摘自陈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比美国1787年宪法更为进步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制定人员构成上的差异。

(2)根据材料一、二,从宪法制定人员的构成特点上看,分析其各自带来的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万历七年(1579)正月戊辰,根据张居正的建议,朝廷下诏禁毁天下书院。“是时士大夫竞讲学,张居正特恶之,尽改各省书院为公廨。凡先后毁应天府等处书院六十四处。”

(《明通鉴》卷六十七)

张居正在书信中有一篇夫子自道,他说:“(讲学)其徒侣众盛,异趋为事,大者摇撼朝廷,爽乱名实,小者匿蔽丑秽,趋利逃名。嘉隆之间,深被其祸,今犹未殄,此主持世教者所深忧也。”(《张太岳文集》卷二十九,答南司成屠平石论为学)万历七年(1579),张居正上《请申旧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疏》,指斥讲学是“群聚徒党”、“空谈废业”,造成各级官员“宁抗朝廷之明诏,而不敢挂流俗之谤议;宁坏公家之法纪,而不敢违私门之请托”,因此他力主“不许别创书院”。(《张太岳文集》卷三十九)

——摘编自毛佩琦:《所谓“张居正改革”根本谈不上是改革》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居正禁毁天下书院的背景。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张居正禁毁天下书院的目的及影响。

 

查看答案

史学研究方法影响人们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世界史·近代史编》和《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摘目

第一章  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同一世纪东方中国和日本

第一节  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商业革命

第二节  文艺复兴

第三节  宗教改革

第四节  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尼德兰革命

第五节  16世纪的中国和日本

第二章  17世纪迄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

第一节  17世纪英国革命·1689~1742年的英国

第三章  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1776~1849)

第一节  美国革命

第二节  法国大革命

第四章  工业革命·工人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一国际

第五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世界市场的形成

第六章  资本主义向垄断过渡·世界连结成为整体

结束语  世界连结成为一个整体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下卷)(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第一卷  文艺复兴1493~1520

第二卷  宗教改革1520~1559

第三卷  反宗教改革运动和价格革命1559~1610

第四卷  西班牙的衰落和三十年战争1609~1648/59

第五卷  法国的优势地位1648~1688

第六卷  英国和俄国的兴起1688~1715/25

第七卷  旧制度1713~1763

第八卷  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1763~1793

第九卷  动乱年代的战争与和平1793~1830

第十卷  欧洲势力的顶峰1830~1870

第十一卷  物质进步与世界范围的问题1870~1898

第十二卷  世界力量对比的变化1898~1945

——摘自[英]埃尔顿编《新编

剑桥世界近代史》(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据材料,指出两本著作关于世界近代史叙述的差异(至少两点),你认为哪一部著作更合理,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谨、结合史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