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礼制和礼仪因地域文化的不同而有别,礼制和礼仪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并在国际交往...

礼制和礼仪因地域文化的不同而有别,礼制和礼仪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并在国际交往中产生碰撞和融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期家族组织与国家政权组织合而为一,形成宗法等级制国家。古希腊罗马的家族组织被打碎,建立了纯粹的地域国家。这影响了东西方治国模式的不同。西周崇尚礼制,礼涵括了典章制度、礼节仪式、道德规范三个方面,以制度层面为主,成为治理国家的重要规范。西周的礼制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使人们开始突破狭小的部族组织的局限,通过共同的语言文字、道德伦理和风俗习惯,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它使一个来源多样、由不同族群组成的王朝具有了心理上与文化上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罗马法的发展反映了罗马人依法治国的观念和罗马人崇尚法治的意识。罗马法在治理国家和协调社会关系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摘编自王和《历史的轨迹:基于夏商周三代的考察》等

材料二   近代以来,西方的礼仪逐渐变得简单、随便而自由。基督教的礼节和教仪对西方的礼仪有重大影响。马丁·路德认为信徒们可以通过祈祷直接与上帝沟通,无须基督教原有的繁琐仪式,使西方人的宗教生活发生巨大变化。启蒙运动使罗马教廷又遭重创,人们的宗教观念从此不再像以前那样神圣而庄严了。如果说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本身还不能使新教徒彻底摆脱那些繁琐礼节影响的话,那么启蒙运动则深深地触动了人们信仰的灵魂,极大的简化了宗教仪式,并且也影响到传统的天主教徒。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及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使基督徒更为世俗化、商业化。1920世纪以来西方的宗教礼仪逐渐变得简单而自由化了。西方宗教仪式的变化还反映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上,仪式的简化和自由也使基督教对西方人精神世界的统治逐渐松弛。

——摘编自高福进《礼仪及西方礼仪:变迁与前景》

材料三   近代以前,中国无论是疆土的广袤,物产的丰盈,社会制度的昌明,经济水平的先进,思想文化的博大精深,都是周边其他民族难以相比的。于是形成了以中国为核心的先进政治、经济、文化的辐射圈,促进了东亚民族的进步。许多国家的君王使臣慕中华而王歆化久矣奉跽鼓舞(跪拜舞蹈),顺附如归,咸仰天而拜曰:何幸中国圣人之教沾及于我仰慕中国衣冠礼仪,乞带冠还国。这种情况,必然促使中国的统治者和士大夫逐渐形成天朝大国、唯我独尊的心理。当时流行的华夷观念认为华与夷二者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华夏具有完备发达的礼义,而夷狄则没有礼义廉耻等观念。鸦片战争以后,英、法、美、俄等国,不断向清廷提出觐见清帝的要求。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18732月同治帝亲政后,西方各国驻华公使以公使团的名义,再次强烈要求觐见清帝。清政府起初婉拒,后又以各国公使觐见须以三跪九叩之礼难之。经过三四个月之久的反复交涉,最后清廷终于同意外国公使可以不行三跪九叩之礼。

——摘编自王开玺《晚清政治新论》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古代中国和古代欧洲不同的治国模式。分析这两种治国模式形成的背景和在历史发展中的积极意义。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社会礼仪变迁的趋势,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3)以中国对外交往以及相关的礼仪变化为视角,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三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1)模式:西周采取以礼治国的方式,古代欧洲则是以法治国。(2分) 背景:西周的治国模式是因为国家政权组织中家族血缘关系占据核心地位;(2分)古代欧洲则在政治中去除家族血缘关系,为以法治国铺平道路。(2分) 意义:西周的礼制促成了古代中国人的文化心理认同,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重要影响;(2分)古代欧洲的法律制度推动了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对近代西方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重要影响。(2分) (2)趋势:礼仪逐渐简单化、自由化。(2分) 原因:宗教改革简化了宗教仪式;启蒙运动提倡理性,冲击了宗教信仰;资产阶级革命推进了社会的自由和平等;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4分) 影响:打破神学的思想束缚;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和适应了欧洲社会的现代化。(4分)(言之有理,可酌情得分。) (3)(12分)评分标准:第一等(12—9分) ①观点明确;②能有机结合材料并充分利用史实,多角度论证观点;③逻辑严密,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第二等(8—5分) ①观点较明确;②能结合材料或利用相关史实论证;③论述较充分,表达清晰。 第三等(4—0分) ①观点不明确;②未能利用材料或史实解释观点;③论述欠充分,表达不清晰。 示例:古代历史上,先进的中华文明,强大的国力,发达的经济文化对于周边的国家和民族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促进其社会发展。这些国家和民族仰慕和学习中华文化礼仪。因此,中国古代在对外交往中自尊自信的思想意识有其客观的历史根源。但是,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统治者妄自尊大,片面强调华夷之辩,不了解世界形势的闭塞的思想意识。由此形成要求来访者必须遵守中华礼仪的文化传统。 鸦片战争中,清朝政府面对政治经济制度更加先进的西方列强,惨遭失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在政治经济上受到列强的控制,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传统的外交礼仪已经无法维持。西方列强要求废除跪拜之礼,一方面有其合理性,另一方面也包含侵略意图和傲慢。同治帝接见外国公使,打破了自古以来的传统礼制,是中外礼仪之争的根本转折点,它标志着晚清外交礼仪迈出了由传统向近代化转型的重要一步。 外交礼仪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国家实力、国际地位的变化,也反映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发展与冲突。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模式,根据材料一“西周崇尚礼制”、“西周的礼制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得出西周采取以礼治国的方式,根据材料一“依法治国的观念和罗马人崇尚法治的意识”得出古代欧洲采取以法治国的方式;第二小问背景,根据材料一“西周时期家族组织形成宗法等级制国家。古希腊罗马的家族组织被打碎,建立了纯粹的地域国家”得出西周的治国模式是因为国家政权组织中家族血缘关系占据核心地位,古代欧洲则在政治中去除家族血缘关系;第三小问意义,根据材料一“它使一个来源多样、由不同族群组成的王朝具有了心理上与文化上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得出西周的礼制促成了古代中国人的文化心理认同,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古代欧洲的法律制度推动了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对近代西方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重要影响。 (2)第一小问趋势,根据材料二“近代以来,西方的礼仪逐渐变得简单、随便而自由”得出礼仪逐渐简单化、自由化;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从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等方面进行分析;第三小问影响,可从打破神学束缚、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和社会的近代化等方面回答。 (3)首先根据材料三提炼主题,古代中国对外交往是朝贡体系,而近代以来则逐步走向近代化,所以材料的主题中国外交由朝贡体系到近代化;其次,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别从原因、积极和消极影响等方面对古代和近代中国的外交进行阐释;最后,从具体的分析和解释中得出结论,外交礼仪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国家实力、国际地位的变化,也反映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发展与冲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联外交官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了一封电文,指出:“美国必须在政治舞台上把苏联当作对手,而不是伙伴”,苏联“对理智的逻辑性无动于衷,但对武力的逻辑十分敏感”。因此,美国若拥有足够的实力,并表明准备使用实力时,几乎用不着动武,便可遏制住苏联。这一文件

A.使二战后美苏关系由战时盟友转为对手

B.形成了二战后美苏对峙的两极政治格局

C.主张美国用战争手段与苏联全面对抗

D.为美国的“冷战”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查看答案

西方学者认为,在达尔文之前,生物学的主要研究者是业余爱好者和神职人员,研究主要局限于物种的划分。达尔文和进化论的贡献,就像牛顿对物理学和天文学的贡献一样,将有机生命从宗教制度中解放出来。“现在,上帝只是一个旁观者……人类的思想和创造愈发重要了。”据材料判断,达尔文和进化论的贡献是

A.否定了教会关于生命起源的学说

B.促进了物理学和天文学发展

C.打破了教会对生物学研究的垄断

D.确立了理性主义的思想观念

 

查看答案

有同学按时序整理了19世纪下半叶部分国家的重要文献(见图)。图中的空白处应填写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法国民法典》               B.《钦定宪法大纲》

C.《德意志帝国宪法》           D.《土耳其共和国宪法》

 

查看答案

英国利物浦(见图)在13世纪初期是从事农业和渔业的人口聚集地,是一个公认的“小渔村”,在中世纪晚期仅与爱尔兰有少量的商业往来。18世纪中期,利物浦成为仅次于伦敦的英国第二大港口城市。在此期间,促进利物浦城市发展的因素有

满分5 manfen5.com

新航路开辟后处于商路中心

“商业革命”提供了发展契机

从事跨大西洋的“三角贸易”

工业革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

阅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状况的结论是

满分5 manfen5.com

A.追求高速度导致经济比例失调

B.三年经济困难造成经济巨大破坏

C.压缩投资以实现国民经济调整

D.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