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教科书反映主流价值观念和社会现实,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教科书反映主流价值观念和社会现实,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启蒙教材,原名《训蒙文》,李毓秀(1647~1729年)作。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材料二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1901年初版),被誉为“百年语文第一书”。其中对一些中国原有的名词做了如下解释

电:阴阳二气薄而生热,热而发光曰电;

雷:阴阳二电摩荡空际,鼓击而成声者为雷;

议:“谓欲事合于义,必群相论议也。因引中为风议谏议之议。今中国有事上闻,辄归部奏;泰西各国则归上下议院公议。”

材料三  下列是两个不同时期我国历史教科书对美国宪法的评价。

国会是资产阶级和地主控制的, ……这部宪法保障了美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可耻地保存奴隶制度,把种族歧视固定下来,使广大的劳动者失去了起码的政治和经济权利。它所宣布的‘自由’意味着种植主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巩固, 意味着剥削的自由。”

——《世界近现代史》(高级中学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版

 

美国宪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宪法所确立的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共和制等原则,为美国在此后两百多年间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也为后来许多国家所效仿。

——《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请回答:

(1)材料一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联系作者所处时代分析编写此书的目的。

(2)据材料二,概括该书的特点,并分析其所体现的时代特征。

(3)据材料三分析两个不同时期我国历史教科书对美国宪法的评价侧重点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不同的原因。

 

(1)主要思想:孝敬、谨慎、信用、仁爱、学习等。 目的:宣传宋明理学,教化人民,巩固专制统治。 (2)特点:图文并茂;内容涉及西方科技与民主政治;西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特征: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代议制民主制度发展;西学东渐,学习西方明成果。 (3)侧重点: 20世纪50年代,侧重于批判美国资产阶级代议制虚伪性;21世纪初,从人类政治文明建设的高度肯定了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历史意义。 原因: 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新中国实行孤立封锁敌视政策;国内“左倾”思想的出现;中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对立。21世纪初: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中美关系的正常化等因素促进两国联系全面加强;思想解放,意识形态的影响日渐淡化,因此能更理性地看待美国。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外社会主流思想变化,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1)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第一问学生从材料中“首孝悌”“次谨信”“而亲仁”“则学文”概况,第二问学生结合宋朝背景即通过理学进行文化教育,加强统治的目的; (2)第一问学生根据 材料中“字课图说”“今中国有事上闻,辄归部奏,泰西各国则归上下议院公议”“热而发光曰电;鼓击而成声者为雷”概况,第二问学生结合20世纪初答出政治、经济和思想因素; (3)本题考查不同时期对美国宪法的评价,第一问学生从“它可耻地保存奴隶制度”“它所宣布的‘自由’意味着种植主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巩固, 意味着剥削的自由”可知在50年代对美国政体的批评,学生结合五十年代的中美关系的敌对来回答原因;学生从“”“为美国在此后两百多年间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也为后来许多国家所效仿”可知在21世纪中国对美国宪法的肯定,学生结合改革开放、思想解放和中美关系的缓和等因素来分析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现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是以工业化为核心引起的全面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济的迅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由于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的问题,多数人没有分得应得的成果。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成员平均寿命只有17岁……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得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钱乘旦等主编《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材料二  在金字塔顶端的是少数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其底端是处于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广大亚非拉美落后国家。这时,世界上形成了两大类国家:一类是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制成品生产国,另一类是以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主的农矿业生产国。

——千枝松《科技革命与国际分工》

材料三  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半叶,中国的近代企业呈现出沿着纺织、缫丝、面粉为中心的民间轻工业,军需工业、船舶修造、机械工业等政府主导的重工业两个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在上海和东北等地设立的外国企业,在向中国引进技术方面来说也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和具有特殊的意义?

——朱荫贵《日本学术界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两个新动向》?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出现的社会问题。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先进人士在19世纪上半期有何理论探索?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了怎样的国际分工?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特点。结合相关史实分析其主要成因?

 

查看答案

孙中山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   )

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C.强调国家民族意识  D.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查看答案

在1925年毛泽东在一首词中写到“……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一时期,毛泽东“激扬文字”主要表现在(   )

A.写出《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写出《井冈山的斗争》和《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C.发表《论持久战》和《新民主主义论》

D.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和《论十大关系》

 

查看答案

下列日程是周恩来参加某次国际会议过程中其中一天的行程安排。这次会议(   )

A.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B.加强中国与不结盟国家的合作

C.推动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查看答案

《共和国记忆60年》中记载:“苏联人安排了毛泽东参观斯大林汽车厂。从没有目睹过汽车生产制造的过程,仍然乘坐着苏联提供的轿车的毛泽东,看着流水线上一辆一辆下线的汽车,对身边的陪同者说:‘我们也要有这样的汽车厂’。”这一理想的最初实现是在(   )

A.文化大革命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人民公社化时期 D.“一五”计划时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