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华民族的抗战为世界...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华民族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满分5 manfen5.com

试从上图关键词中,任选三个,提炼一个主题,并对该主题进行论述。(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示例一:关键词:淞沪会战 滇缅会战 张自忠 主题:国民党坚持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抗战防御阶段,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大规模的会战如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企图,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力量,推动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尽管国民党抗战态度较初期消极,但还是坚持了抗战,如枣宜会战、豫湘桂战役等。正是国民党的正面战场,牵制了大量日军,为抗战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1942年初,国民政府派遣远征军入缅作战,开辟境外战场,配合了其他地区的反法西斯战争,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 从整个抗战过程来看,国民党政府坚持抗战,从而保证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示例二:关键词:治外法权 开罗会议 联合国 主题:中华民族的抗战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抗日战争赢得世界人民的赞誉和尊重,提高了中华民族的声望。 1942年10月9日,鉴于中国是抗击日本的主要力量,美、英两国政府声明,愿即时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及其他有关权益。治外法权的废除,它是中国外交史上的重大胜利,是中国人民坚持抗战并长期斗争的结果。 二战后期(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中国参加了开罗会议,与盟国共商打败日本法西斯的战略,并探讨处置战后日本问题和亚洲被压迫民族问题,参与制定并签署了《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反法西斯的国际法规性文件。 1945年10月《联合国宪章》生效,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形成的大国地位在抗战胜利后通过联合国宪章得到国际法的正式确认。 总之,战时中国的大国地位,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经过中国人民浴血奋战赢得的。 其他主题,言之成理即可。提炼主题2分,论述8分,总结和升华2分。评分标准参见下表: 等次 得分 观点 论证 表述 第一等 9—12分 主题正确,能多角度分析问题 史实准确,史论结合密切 思路清新、表达确切 第二等 5—8分 主题基本正确,分析不够全面 史实基本准确,史论结合不够密切 有基本思路,表达不够确切 第三等 0—4分 主题不准确,分析问题模糊 未能结合史实,仅列举部分史实 缺乏条理性,表达欠通顺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是开放性阐述题,首先要求学生能从图表中概括出两条主线:国民党坚持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华民族的抗战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所选择的主题进行论述,但是论述过程中要注意多角度分析问题,史实运用准确,史论结合密切,且论述思路清晰。 考点: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抗日战争•国民党抗战和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历史兴趣小组对“民”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民”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阅

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 民主启蒙

材料一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是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问题二 民动(社会阶层的流动)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农业劳动者数量在大量减少,农民大量向其他阶层流动和转移,也意味着有更多的人开始向上流动,这为社会中间阶层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重要条件,社会中间层是指几个具有相近或相似特征特别是收入处于中等或接近中等以上水平的阶层的合称,一部分是中小私营企业主、富裕个体工商户;另一部分主要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经理人员、行政与管理人员等,他们不但在收入上处于中等及中等以上水平,而且接受过良好教育拥有较好社会声望。

——《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迁60年》

问题三 民观

材料三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民主思想逐渐传入中国,“民”的含义开始发生变化。首次给“民”注入现代意义的是梁启超。1899年,他对“国民”的含义作了解释:“国者,积民而成,含民之外,则无有国。以一国之民,治一国之事,定一国之法,谋一国之利,捍一国之患。”后来他又指出:“国者,民之国也。”国民应该能“治一国之事”,“享一国之权”,具有“权利”、“责任”、“自由”、“平等”、“独立”等几方面的基本素质。

——据《论晚清至五四现代个人观念的发生》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外启蒙思想的异同。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阶层流动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时代背景,从背景、内涵、影响三个方面评述梁启超的“国民”观。

 

查看答案

1979年,国务院183号文件指出:农工商联合企业有权对已经完成购销任务的农产品自行组织加工生产,各相关部门应当将这种加工生产纳入计划范围,对其进行所需物质的供应。材料表明我国农工商联合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是

A.在计划经济主导下,具有一定自主权     

B.以市场为导向,享有独立自主权

C.执行国家统购统销的计划生产任务   

D.高度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相统一

 

查看答案

从已解密的档案判断,赫鲁晓夫是反对中国“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一些苏联学者认为,“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异想天开。这可以反映出当时

A.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关系微妙

B.苏联不愿意帮助中国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C.西方“和平演变战略”奏效

D.苏联已经清醒认识到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查看答案

上海从1959年开始,出现了如下表所示的用工单位退工情况。这表明当时

 

合计

正式职工

家庭妇女

1959年上半年

655

339

316

1961年第三季度

101

66

34(含少量临时工)

1962年上半年

2048

154

508

A.妇女的社会地位急剧下降 

B.基层行为与宏观经济政策相悖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艰巨 

D.技术革命是影响调整的主要因素

 

查看答案

1798年,英国人马尔萨斯发表《人口论》,主张通过饥饿、限制结婚及战争等手段来控制人口增长。1957年,鉴于当时我国的社会经济形势和人口状况,马寅初在广泛调查和科学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以“节制生育、提高质量”为中心的“新人口论”。下列有关马寅初“新人口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与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有着明显区别

B.针对建国初期人口的快速增长而提出

C.体现计划经济特点,适应建设客观需要

D.第一时间被采纳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