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1948年1月30日,印度独立运动领导人、国大党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1948年1月30日,印度独立运动领导人、国大党领袖甘地在祈祷会上被刺杀。甘地死后他一直受到广泛的评论。丘吉尔曾说:“见到甘地先生,……是令人作呕,他曾是一个妨害治安的天普中学出来的律师。现在在东方作出苦行僧的样子,半裸的在总督府前游行,却出名了”。与此相反,爱因斯坦这样评论甘地:“后世的子孙也许很难相信,历史上竟走过这样一副血肉之躯。”他又说:“我认为甘地的观点是我们这个时期所有政治家中最高明的。我们应该朝着他的精神方向努力:不是通过暴力达到我们的目的,而是不同你认为邪恶的势力结盟。”

材料二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第八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老子·第四十三章》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丘吉尔和爱因斯坦为何对甘地的评价不同?

(2)结合所学知识,用甘地的相关史实来论证材料二中老子学说的哲理。

 

(1)分析:丘吉尔站在英国殖民者立场上,反对印度独立,故意贬低甘地。爱因斯坦倡导反战和平,高度赞赏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哲理:上善若水,无坚不摧,柔之胜刚,弱之胜强。 论证: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包括两部分内容:“非暴力抵抗”和与英国殖民者“不合作”的态度。具体内容有:辞去英国人授予的公职和爵位;不参加殖民政府的任何集会;不接受英国教育;不买英国货,自己纺纱织布等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了不同教徒间的团结,带领印度摆脱英国实现民族独立 。他的“非暴力”的哲学思想,饱含宽容和尊重人性的理念,成为很多印度人的精神指引,促进印度稳定,并影响了全世界的民族主义者和那些争取和平变革的国际运动。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甘地领导印度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争取民族独立,而丘吉尔是英国首相,站在英国殖民者立场上,反对印度独立,故意贬低甘地。结合所学知识爱因斯坦倡导反战和平,所以对甘地是高度赞赏的。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根据材料二概括老子的思想主张:上善若水,无坚不摧,柔之胜刚,弱之胜强。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的内容和积极作用两个方面来论证老子的思想主张即可。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亚洲革命的先驱·甘地 【名师点睛】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概况及评价 (1)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原因:主要原因——英国的高压统治;直接原因——阿姆利则惨案。目的:运用和平与合法手段,争取印度的自治。主要内容:官员拒绝在英国殖民机构任职;抵制英货,提倡手纺车运动。结果:由于群众运动突破非暴力范围,国大党停止了非暴力运动。 (2)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29年经济危机,英国加强了对印度的掠夺。国大党通过印度完全独立决议。“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1930年“食盐进军”中达到高潮。甘地自制食盐,沿海各地响应。最终殖民当局改变策略,撤消取缔国大党的禁令,允许沿海居民人民煮盐,甘地停止不合作运动。 (3)“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新发展。二战期间甘地提出“英国退出印度”的主张,再次发出不合作的号召,甘地第一次真正提出独立的要求。甘地晚年为消除种族制度、消除宗教纷争而斗争,1948年被印度教极端分子杀害。 (4)评价: 打击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使“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促进了印度人民的团结,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基础。同时“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把民族运动局限于非暴力的框架内,影响了民族运动的进一步发展,这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动摇性和妥协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第十一条 (一)兹特声明:凡任何战争或战争之威胁,不论其直接影响联盟任何一会员国与否,皆为有关联盟全体之事。联盟应采取适当有效之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

第十二条 (一)联盟会员国约定倘联盟会员国间发生争议,势将决裂者,当将此事提交仲裁或依司法解决,或交行政院审查。联盟会员国并约定无论如何,非俟仲裁员裁决或法庭判决或行政院报告后三个月届满以前不得从事战争。

——《国际联盟盟约》1919年

材料二 第二十四条 (一)为保证联合国行动迅速有效起见,各会员国将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主要责任,授予安全理事会,并同意安全理事会于履行此项责任下之职务时,即系代表各会员国。

第三十三条 (一)任何争端之当事国,于争端之继续存在足以危及国际和平与安全之维持时,应尽先以谈判、调查、调停、和解、公断、司法解决、区域机关或区域办法之利用,或各该国自行选择之其他和平方法,求得解决。

第四十一条 安全理事会得决定所应采武力以外之办法,以实施其决议,并得促请联合国会员国执行此项办法。此项办法得包括经济关系、铁路、海运、航空、邮、电、无线电及其他交通工具之局部或全部停止,以及外交关系之断绝。

第四十二条 安全理事会如认第四十一条所规定之办法为不足或已经证明为不足时,得采取必要之空海陆军行动,以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及安全。此项行动得包括联合国会员国之空海陆军示威、封锁及其他军事举动。

——《联合国宪章》1945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国联盟约》和《联合国宪章》在维护世界和平机制方面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二者维护世界和平机制不同的原因。

 

查看答案

近代杜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平民群众必须具有最高权力;政事裁决于大多数人的意志;大多数人的意志就是正义。“所有的行政官员,除军事基金司库官、观剧基金管理官以及水井监督官外,都由抽签任用;这三个官吏则用举手选举,他们的任期从一次泛雅典娜节到下一次。所有军事官吏也用举手选举。”“在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和宽怒的。但在公家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精神深使我们信服。”

——摘编自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人民有纳税、服兵役等义务。”……参议院:“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材料一、二体现的共同民主思想。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孙中山的民主理想相比存在什么落差,并从人(民)权的角度说明这部宪法的进步性。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中期),俄罗斯、中国和日本社会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和欧美军事力量的碰撞显示出农业社会在军事上要远远弱于工业化国家。……所有这些国家都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以解决因国内不满和外国入侵给他们带来的统治危机。……但改革计划在不同国家效果也截然不同,在俄罗斯和中华帝国,保守的统治者有能力限制改革的范围:虽然他们大体上支持工业化和军事改革,却扼杀了可能威胁他们社会地位的政治和社会改革。而在日本,反对派倒幕运动的成功,使改革者有机会进行比在俄罗斯和中国社会中更为彻底的改革计划。到20世纪早期,在明治维新领导人所实施的改革的基础上,日本成为一个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强国。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当时俄、中、日各自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国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的主要表现,并谈谈你对日本进行的“比在俄罗斯和中国社会中更为彻底的改革计划”的认识。

 

查看答案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华民族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满分5 manfen5.com

试从上图关键词中,任选三个,提炼一个主题,并对该主题进行论述。(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某历史兴趣小组对“民”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民”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阅

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 民主启蒙

材料一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是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问题二 民动(社会阶层的流动)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农业劳动者数量在大量减少,农民大量向其他阶层流动和转移,也意味着有更多的人开始向上流动,这为社会中间阶层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重要条件,社会中间层是指几个具有相近或相似特征特别是收入处于中等或接近中等以上水平的阶层的合称,一部分是中小私营企业主、富裕个体工商户;另一部分主要包括专业技术人员、经理人员、行政与管理人员等,他们不但在收入上处于中等及中等以上水平,而且接受过良好教育拥有较好社会声望。

——《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迁60年》

问题三 民观

材料三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民主思想逐渐传入中国,“民”的含义开始发生变化。首次给“民”注入现代意义的是梁启超。1899年,他对“国民”的含义作了解释:“国者,积民而成,含民之外,则无有国。以一国之民,治一国之事,定一国之法,谋一国之利,捍一国之患。”后来他又指出:“国者,民之国也。”国民应该能“治一国之事”,“享一国之权”,具有“权利”、“责任”、“自由”、“平等”、“独立”等几方面的基本素质。

——据《论晚清至五四现代个人观念的发生》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外启蒙思想的异同。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阶层流动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时代背景,从背景、内涵、影响三个方面评述梁启超的“国民”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