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在蒙恬打败匈奴,拒敌千里之后,他带兵继续坚守边陲。蒙恬...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在蒙恬打败匈奴,拒敌千里之后,他带兵继续坚守边陲。蒙恬又根据“用险制塞”以城墙来制骑兵的战术,调动几十万军队和百姓筑长城,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防护城墙连接起来,并重新加以整修和加固。

同时,蒙恬沿黄河河套一带设置了44个县,统属九原郡。还建立了一套治理边防的行政机构。又于公元前211年,发遣三万多名罪犯到兆河、榆中一带垦殖。另外,蒙恬又派人马,从秦国都城咸阳到九原,修筑了宽阔的直道,克服了九原交通闭塞的困境。

材料二    太史公曰: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瘳,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疆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脉哉?

——《史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蒙恬为加强边防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司马迁对蒙恬的评价。

 

(1)措施:驻守军队,武力反击;修筑要塞,连接长城;推广郡县制,建立行政机构;修筑驰道,改善交通;调配人力,垦殖固边。(9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评述:司马迁认为蒙恬修筑长城,加重人民负担,忽视民生。司马迁看到了统一之初,民力有限,但忽略了匈奴危及边疆,以及修长城对中原地区的长久安定的重要意义。(6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他带兵继续坚守边陲”“调动几十万军队和百姓筑长城,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防护城墙连接起来”“蒙恬沿黄河河套一带设置了44个县”“从秦国都城咸阳到九原,修筑了宽阔的直道,克服了九原交通闭塞的困境”中可以归纳出答案。 (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依据材料“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脉哉?”的信息可以推断出司马迁认为蒙恬修筑长城,加重人民负担,忽视民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司马迁看到了统一之初,民力有限,但忽略了匈奴危及边疆,以及修长城对中原地区的长久安定的重要意义。 考点:选考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古代中国的政治家·蒙恬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

天皇神圣不可侵犯。

天皇为国之元首,总揽统治权,并依此宪法之条规行使之。

天皇依帝国议会之协赞,行使立法权。

第七条 天皇召集帝国议会,命其开会、闭会、停会及解散众议院。

第五十五条 国务大臣辅拥天皇而负其责任。(第二款)凡法律、敕令及有关国务之敕诏,须有国务大臣之副署。

第五十六条 枢密顾问依枢密院官制规定,应天皇之咨询审议重要国务。

——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

材料二

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是日本国民统一的象征,其地位,以主权所属的日本国民之意志为依据。

天皇有关国事的一切行为,必须有内阁的建议与承认,由内阁负其责任。

第九条 本国民衷心谋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以国家权力发动的战争、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达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

第四十一条 国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国家唯一的立法机关。

第五十五条 对有关议员资格的争议,由两院自行裁决。但撤销议员资格,必须有出席议员三分之二以上多数的决议。

第六十五条 内阁按照法律规定由其首长内阁总理大臣及其分国务大臣组织之。内阁总理大臣及其他国务大臣必须是文职人员。内阁行使行政权,对国会负连带责任。

——1946年《日本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日本近代以来形成的两种政治体制的不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部宪法对日本的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为了扩大赋税征收面,隋初进行了纳税户口清查工作,《隋书,食货志》载:“高祖令州县大索貌阅,户口不实者,正长远配,而又开相纠之科。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于是计帐进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大索貌阅之后,大臣高颖又认为长吏肆情,遂请行输籍之法。由中央确定划分户等的标准,写成定簿,并根据户等高低征派赋役。由于国家规定的赋役数量低于豪强地主对佃农的剥削量,许多原来依附豪强地主的农民纷纷脱离地主,向官府申报户口,纳税服役,甘心成为国家的编户。这样既调动了贫苦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又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虽然隋代农民赋役较前代有所减轻,但是纳税人口却比前代成倍激增,隋朝经济改革对国家财政的影响由此一目了然。

——摘编自《从改革的角度看隋朝的“国计之富”》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隋代税制和户政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代税制和户政改革的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理念上,研究中国的思想文化,“三晚”最重要:一是晚周、一是晚明、一是晚清。晚周--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思想的源头。晚明--是一个文化冲突非常剧烈的时期。晚清--是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折点、东方和西方的撞击点和交汇点,是中国历史、文化与社会的大转变时期。

——刘梦溪《文化传统的流失与重建》

运用中国古代和近代的相关史实,对上述结论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对结论中一个或多个因素进行论证;也可以对结论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结论,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大事年表(部分)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以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一战后

英国由债权国变成债务国

1929-1933年

经济大危机

1933年

罗斯福新政开始

1944年

布雷顿深林体系建立

1947年

关贸总协定签署

1951年

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

1993年

欧盟成立

1994年

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

1995年

美贸总协定发展成为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材料二  “二战”后世界经济演进的路线,是由解决了欧洲欠美国的重建债务的盟国间金融协定所决定的。针对这些协定的谈判,将冲突从战场上转移到外交家的会议室里。盟国与轴心国之间此前的角逐让位于盟国彼此之间的竞赛,而美国则从这场竞赛中胜出。

——[美]迈克尔·郝德森《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

材料三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近7万家跨国公司,其产值已经达到世界总产值的40%,贸易额约占世界贸易总额60%,对外投资约占全球直接投资90%,由于跨国公司通过市场内部化进行全球性生产经营活动,因而使“经济无国界”,从而将全球的生产连为一体,并且形成生产—研发—销售全球一体化。

——摘自新华网

(1)结合所学知识,为材料一中的“20世纪世界经济大事年表”补充两件大事并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20世纪中后期世界经济格局的主要变化及原因?

 

查看答案

光电效应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而神奇的现象,光照射到某些物质上,引起物质的电性质发生变化.这类光致电变的现象被人们统称为光电效应.这一成就

A.使人们预见并发现了海王星       

B.引起了现代物理学的革命  

C.使人们的认识深入微观领域

D.有利于推动量子论的诞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