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20世纪初,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20世纪初,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张謇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许多学校与事业单位的兴办在当时都是全国第一。他为民族工业和教育事业的贡献,被人们称为“状元实业家”。

  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轻工业不能忘记海门的张謇。”胡适这样评价张謇:“张季直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他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三十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

——根据百度百科整理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张謇的主张及实践。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怎样理解“张謇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

 

(1)主张及实践:主张挽救民族危亡;认为救国的根本在实业;创办大生纱厂等企业与学校;(2)理【解析】 一方面,张謇的实业救国理论与实践,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尤其是轻工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另一方面,在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实业救国难以实现;民族独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 【解析】 试题解析:(1)根据材料“救国为目前之急,……而其根本则在实业。”张謇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许多学校与事业单位的兴办在当时都是全国第一。”可知张謇主张挽救民族危亡;认为救国的根本在实业;创办大生纱厂等企业与学校; (2)此题需要理解的是张謇“伟大”和“失败”的体现。伟大联系所学和材料可知张謇的实业救国理论与实践,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尤其是轻工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失败是因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实业救国难以实现;民族独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62年10月14日,美国人通过U-2侦察机掌握了苏联在古巴建筑中程与中远程导弹基地的证据。10月22日晚,肯尼迪通过电视向全国正式通报苏联在古巴设置中程导弹的“惊人”消息,宣布对古巴实行名为“隔离”的海上封锁,要求苏联立即从古巴撤出所有中程导弹。根据肯尼迪的命令,美国在全世界的海、陆、空三军部队进入最高戒备状态。在美国强大攻势的压力下,苏联开始后退。自26日起,美苏双方信件不断,最后,赫鲁晓夫在10月28日的复信中被迫同意从古巴撤出苏联的导弹。古巴导弹危机结束。这场危机不仅对美、苏关系,而且对整个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苏联深受屈辱,西方国家,特别是法国和西德,对于美国事先未同北约协商就制造危机的行动,并和苏联搞“越顶外交”,感到不满和忧虑。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古巴导弹危机”的原因和结果。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巴导弹危机”的看法。

 

查看答案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下诏退位。根据谈判约定,孙中山宣布辞去临时大总统一职。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南北和谈的最终结果是袁世凯大胜、孙中山小胜、清王朝虽败却有所得,这样的结局其实符合当时中国大多数人的利益。袁世凯作为当时中国真正的最有实力的人,成为大总统顺理成章。孙中山作为革命党的精神领袖虽然暂时失去了执掌中国的机会,但毕竟留下了希望的火种。……而清王朝却是南北和谈唯一的失败者,从南北和谈一开始,清廷的去留就成了双方博弈的一个棋子。袁世凯出于声名考虑,极力为清帝争取了一份优待协议作为遮羞布,在这样的大前提下,清王朝只能悲剧的退出历史舞台。

——岩锋《民国初立:1912——1916年的民主、自由与宪政》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南北和谈得以实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孙中山“小胜”的理解。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据《册府元龟》上所列资料统计,唐朝各位皇帝下发有关养老诏令的次数多达73次。唐代继承了汉代给老人“赐杖”、“免税”等诸多做法。据《唐大诏令集》,唐太宗在“即位赦”中特别提出,“八十以上各赐米二石,绵帛五段;百岁以上各赐米四石,绵帛十段。”唐朝还曾有过一项“补给侍丁”制度,开元七年户令规定的配给标准是:“凡庶人年八十及笃疾,给侍丁一人,九十给二人,百岁三人。”唐代还有“精神养老”一说,就是奉养父母时要和颜悦色,不能让老人不开心。

——倪方六《中国古代各朝养老制度》

(1)根据材料概括唐朝尊老养老的特点。

(2)试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分析唐朝厚养老者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修昔底德陷阱”一直被西方认为是国际关系的“铁律”。它由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提出,即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请你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说明“修昔底德陷阱”是否可以避免。(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宋代)郓州须城县杨村,民张诚者,其家自绾至诚,六代同居,凡一百一十七口,内外无闲言,衣裳无常主。旦日,家长坐堂上,率子弟而分职事,无不勤。张氏世为农者,不读书,耕田捕鱼为业,无蓄积,而能人人孝悌,友顺六世,几二百年,百口无一口小异,亦可尚也。

——摘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材料二:民国时期,家庭小型化后,夫妇与子女成为家庭的中心,随着男女平权的提倡,人格对等的夫妻关系逐步取代等级尊卑的父子、夫妻关系,成为家庭关系的主轴。家庭中长辈权威逐渐旁落,他们更多地受到照顾而非绝对服从,子女们开始自由选择职业、自主婚姻。

  1919年江苏吴江县农民离村率是4.88%,山东化县的离村率更高达8.7%。农民到城市后获得新的职业,一些富裕地主进城后转为官商,而贫苦农民大部分成为工矿企业的工人。20年代社会上开始反对多生子女,《妇女声》等杂志很早就提出“节制生育”、“控制人口”的观点。之后妇女运动领导人纷纷主张“救治中国……必须改良人种”,“与其多生而不能养不能教,不如生的少,养的好”。

——摘编自陈蕴茜《论民国时期城市家庭制度的变迁》

(1)概括材料一中宋代家庭的特点。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民国时期的家庭呈现出哪些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种类型家庭的优缺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