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汉书·地理志》记载,全国设铁官四十九处,有六处在今天河南境内,并且规模都比较大...

《汉书·地理志》记载,全国设铁官四十九处,有六处在今天河南境内,并且规模都比较大。如今发现汉代冶铁遗址共30多处,近半在河南。这反映出汉代

A.河南手工业最发达                 B.冶铁由官府垄断经营

C.冶铁技术相当成熟                 D.中原地区的经济领先

 

D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河南有六处规模大的铁官,不能说明河南手工业最发达,故A项错误;冶铁由官府垄断经营是汉武帝以后,而题干时间是汉代,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介绍汉代冶铁遗址在河南分布情况,不能说明冶铁技术成熟,排除C项;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河南既有铁官且规模大,还有多处的冶铁遗址,说明河南冶铁手工业比较发达,这与中原地区的经济领先有关,故D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冶金业 【名师点睛】中国古代冶金业的成就有:①原始社会晚期:掌握冶铜技术;②商周: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代表作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③西周晚期出现铁器;④两汉: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⑤南北朝发明灌钢法,使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西汉后期大臣王嘉称赞汉文帝时,“吏居官者或长子孙,以官为氏,仓氏、库氏则仓库吏之后也。其二千石长吏亦安官乐职,然后上下相望,莫有苟且之意。”东汉初年大臣朱浮也赞叹其时的做法“吏皆积久,养老于官,至名子孙,因为氏姓。”这主要体现了汉文帝时期

A.宗法与皇权结合促进了国力强盛     

B.官僚队伍的稳定增强了中央权威

C.官吏任用制度化形成良好的吏治      

D.官员久任其职推动国家长治久安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熙宁七年(1074年),苏轼指出,盐税日增,从原来三十三万两千余贯,增至熙宁六年四十丸万九千余贯,使当地百姓不堪其负。他请求朝廷“特赦两路应贩盐小客,截自三百斤以下,并与权免收税”。九年后又提出罢官府榷盐,使失业逃亡的灶户得以归业。苏拭认为,古代人口数就是参加生产的人数,人众国富。但汉代以后,情况有所不同.隋代是汉代以后人口最多的王朝,却不过二世就灭亡了。宋代人口之多甚至成为祸患,因为非生产人口太多,导致国贫民困,苏轼提出了“安万民”措施“均户口”,即通过移民使人口与土地资派有效配置。苏轼知杭州时运用价格杠杆提高常平仓收籴农民米价格,使农民未尽归常平仓,而诸郡富民“收籴厚利”的计划落空。

——摘编自方宝璋《略论宋代苏轼的经济管理思想》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轼的经济管理思想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给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轼经济管理思想的主要主张并加以评析。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东汉建国以来,匈奴不断寇掠北境,汉军胜少败多,光武帝对匈奴施行防御战略。建国伊始,光武帝即拜苏竟为代君太守抗击匈奴。建武七年.令杜茂屯田晋阳、广武,以备胡。随后,光武帝对匈奴由防御转为消极退让。十三年.徒幽,并边人于常山、居庸两关以东,而任匈奴左部转居塞内。至二十、二十一年,匈奴势力竟席卷上党、天水、中山等地,严重威胁东汉国防。光武帝遂又大力加强防御。二十四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南匈奴内迁后.东汉玫府只是接济以粮食和牛羊等物,并没有使其如汉人一样从事农业生产,既避免了因经济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冲突,又维持了南匈奴的战斗力,南匈奴遂成为东汉政权护北的重要屏障,二+八年,北匈奴遣使来朝,献名物,求和亲。光武帝于是对北匈奴“颇为赏赐,略与所献相当”。旨在以经济手段羁縻之。避免与其发生激烈的冲突。光武帝以“柔”为主的民族政策的实施,既保证了政权的稳定与安全,又大大减少了对外战争。东汉政府精兵简政,休养生息,获得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经济坏境。

——摘编自陈金风《汉光武帝民族政策论略》

(1)根据材料,概括东汉光武帝时民族政策的变化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分析光武帝的民族政策所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史学研究的基本步骤之一是“确立主题——史料收集——史料解释——叙述评价”, 下表是与研究孔子思想有关的材料:

材料

 

材料

“子为政,焉用杀?于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乏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论语》

“孔夫子不徼爱神启者,也不做先知,他是传授古代法律的贤明官员……他所说的只是极纯粹的道德,既不谈奇迹,也不涉及玄虚,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   

——伏尔泰

秦始皇比孔子伟大得多,秦始皇重法,孔夫子是讲空话的。

儒家满口仁义道德……单就这独霸中国,使我们思想界不能自由,都郁做二千年偶像的奴隶,也是不能不反对孔子的。  

——毛泽东

综合三则材料,请选取孔子思想中的一个角度确定研究主题,围绕该主题对以上材料分别做出史料解释(对原材料的阐释,不表明自己观点),最终得出历史评价

 

查看答案

19世纪70年代和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先后两次组织留学教育,影响深远。

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同治十一年(1872年)至光绪元年(1875年),按照计划先后派遣4批幼童赴美留学。其中最幼者10岁,最长者16岁,平均年龄1 2岁。在120名幼童中,绝大多数是从广东、江浙等地选拔出来的。……在120名学生中,专修法律的约占1/3,专修路矿工机等工科者约占2/3。

--张岂之等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二  1978年12月26日,新中国向美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派出了第一批52名中青年学者留学生。他们是从当年14717名报名参加留学生选拔考试的人中遴选出来的。1981年底,清华大学首批派出的赴美留学学者全部归来,校方欣喜万分,将9位学者的留学简况制表记录,以志来者:

1978年清华大学第一批赴美留学人员情况

系别

姓名

派往学校

所学专业

回国时间

化工系

曹小平

伯克利加州大学

理论固体物理

1981.4.11

无线电系

彭吉虎

圣地亚哥加州大学

波导光学

l1981.1.3

工程物理系

张育曼

伯克利加州大学

反应堆物理计算

1981.10.19

工程物理系

赵南明

伯克利加州大学

生物物理

1981.4.14

计算机系

郑衍衡

普度大学

平行处理及多机系统

1981.3.6

自动化系

李衍达

MIT

地震波的信息处理

1981.4.11

水利系

张楚汉

伯克利加州大学

坝工抗震

1981.6.1

机械系

柳百成

威斯康星大学

铸工冶金学

1981.1.1

化工系

催国文

MIT

高温陶瓷

1981.1.1

--清华大学新闻网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比较19世纪70年代和1978年两次赴美留学的异同。

(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简要分析两次赴美留学出现的原因,评价留学教育对我国现代化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