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 又末中之一节也。……彼之所长,循而习之;我之所短,改而修之。……以中国之大,土田之 广,因地之制,皆可使富也;用民之力,皆可使强也;即吾所谓自治也。舍富强之本图,而怀 欲速之心,以急责之海上,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 无此理。

-郭嵩焘《条议海防事宜》(1875 年)

材料二    三代以前,独中国有教化耳,故有要服、荒服之名,一皆远之于中国而名曰夷 狄。自汉以来,中国教化日益微灭,而政教风俗,欧洲各国乃独擅其胜,其视中国,亦扰三 代盛时之夷狄也。中国士大夫知此义者尚无其人,伤哉卜…三代以前,皆以中国之有道制 夷狄之无道。秦汉而后,专以强弱相制,中国强则兼并夷狄,夷狄强则侵陵中国,相与为无 道而已。自西洋通商三十余年,乃似以其有道攻中国之无道,故可危矣。

-郭嵩焘《使西纪程》(1876 年)

材料三 光绪二年(1876 年),有位出使英国的大臣郭高赢,做了一部游记。里头有一段, 大概说,现在的夷狄和从前不同,他们也有两千年的文明。唆哟!可了不得。这部书传到北京, 把满朝士大夫的公愤都激起来了,人人唾骂……闹到奉旨毁版,才算完事。”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2 年)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郭嵩焘关于中西关系的基本认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郭嵩焘的观点。

 

(1)认识:西方治国之本在于政治制度,发展工商业是末;中国不仅在器物制度上不如西洋, 而且伦理教化也远远落后于西洋;过去是中国人把四方看作蛮夷,现在是西方人把中国看作 蛮夷。要使中国富强,不能只学习西方的造船制器,关键是要先从政治教化上进行改革,不 (8 能舍本逐末。 分) 。 (2)评价:他的思想超越了时代,以其独特和前瞻的眼光看待中外关系,不仅冲破了洋务派 “中体西用”的理论体系,也推动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潮的出现。遭到朝野上下的口诛笔伐, (7 也反映了当时的中国人尚未冲破传统的“贵华夏贱夷狄”(天朝上国)的藩篱。(9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郭嵩焘的观点,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郭嵩焘关于中西关系的基本认识,学生从材料中“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中国教化日益微灭,而政教风俗,欧洲各国乃独擅其胜,其视中国,亦扰三代盛时之夷狄也”“自西洋通商三十余年,乃似以其有道攻中国之无道,故可危矣”中概况。 (2)本题考查对郭嵩焘观点的评价,学生通过通过材料一、二来总结出其思想的前瞻性,推动了维新思想的出现,但是由于社会环境使其遭到强烈反对,体现出国民的思想局限性,学生要能够客观整体上对其历史活动进行分析和概况。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国近代人物·郭嵩焘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对郭嵩焘观点和观点的评价。对人物评说人物的考查一般他们的主张、 对某一事物的观点、 生平事迹一般都会通过材料给出, 注意逐句阅读材料, 划分层次。 分析历史人物的作用, 注意把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分析。 另外要史论结论, 不要空发议论, 多讲具体事迹。平时多注意这方面的训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3年9月9日,做客白宫的丘吉尔提出了一份关于意大利投降后战略局势的备忘录。丘吉尔提出英国可以派遣一支强大舰队参加对日作战,英方愿意将这支舰队置于美国太平洋战区司令的指挥下。尽管罗斯福对丘吉尔的计划饶有兴趣,但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欧内斯特·金表示反对,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不置可否,这次讨论未能就英国参加太洋作战问题做出决定。1944年1月,欧洲战场进一步改善使得英国有可能比预期更早将一批舰艇抽调到远东作战,英国驻美国海军代表向美国海军作战部长全建议,英国特遣部队可以在1944年4月派往太平洋战场。不过,金以太平洋战场缺乏足够的基地容纳更多海军力量为由婉拒了这一提议。                                                                                                                

摘编自胡杰《浅析二战后期英国参加太平洋作战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提出参加太平洋战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婉拒英国参加太平洋战场的原因。

 

查看答案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1895年,严复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竭力鼓吹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和“西学”,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学术文化思想和社会政治观点,猛烈地抨击中国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提倡资产阶级民主,提倡新学.主张变法救亡。在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同时,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他说:君主不是天生的“圣人”,天然的统治者,“斯民也,固斯天下之真主也”。只是由于人民终日从事耕、织、工、贾“相生相养”的事,才“择其公且贤者”,立之为君。君主既然是共举出来的,也就有权废除他。他主张”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的君主立宪制度。

——摘编白张克威《浅议严复的爱国民主思想》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宜传维新变法思想的背景。

(2)报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民主思想的主张及作用。

 

查看答案

历史上的重大变革回眸

材料   郡国豪富有的是六国旧贵族之后,有的是汉初功臣或二千石大吏之家,这些人凭借世代名门显贵的地位或高额资产,长期盘踞于郡国,欺压百姓,兼并田地,造成期廷的法制在这些郡国范围内难以施行。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徙郡国豪富至茂陵,踢迁徒者户钱二十万,田二项。公元前127年,主父郾向武帝建议:“天下豪桀兼并之家,乱众之民,皆可徒茂陵,内实京师,外销奸猾,此所谓不诛而害除。”武帝从其议,于此年“徙郡国豪桀及三百万以上于茂陵、云陵”。又于会元前96年,“徒郡国吏民豪桀于茂胶、云陵”。当时山东临淄有的强宗大族,还被迫离开故地迁居到几千里地以外的江南会稽。武帝坚决采取的迁徒郡国豪富的措施,有效地打击了地方势力,加强了朝廷力量。

——摘编自何兹全《中国古代社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迁徙郡国豪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迁徙郡国豪富的作用。

 

查看答案

材料  法国历史学家派非常强调价值观念(或社会价值观)在引导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价值观念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制度,保罗·戴维称之为“历史载体”。经济史学家戴维将“契约和组织”归为制度的一部分。

——摘编自[美]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价值观念在引导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进行探讨。(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查看答案

材料一  1927——1928年,由于苏联国家规定的粮食价格太低,农民并不急于卖粮,使粮食收购出现短缺。斯大林认为造成危机的原因是富农阶层的蓄意破坏,一方面采用特殊手段打击富农,强迫他们按指定价格卖出余粮;另一方面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1927年12月,斯大林又提出了“消灭富农”的口号,命令没收富农的财产并将他们放逐,不准他们加入集体公社,部分中农和贫农也被当作富农剥夺。1929年11月苏共中央全会通过决议开始全盘集体化,从此集体农庄的规模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执行过程中,底层执行者经常采用威胁、恐吓等手段强迫农民入社。农业集体化政策引起了很多农民的不满,他们在入社前屠杀和出售牲畜,到了1933年,苏联的牲畜总量将近损失了50%。部分农民在绝望中毁坏工具、焚烧谷物,还时常参与纵火、暗杀等破坏活动。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1933年5月12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农业调整法》。该法案采取的主要策略是“限       额耕种”,是根据某产品上一年度的期末库存以及对下一年度国内市场需求和单产的预测,估计出下一年度的总产量和播种面积总数,然后分别下达到各地区,并根据各个农场历史上的播种面积比例落实到每个农场。凡是根据政府“按户分配耕地面积计划”,“自愿”减少耕地、限制产量的农户都可以得到政府的津贴,超过限额的农场则会受到相应处罚。1938年,罗斯福签署了新的《农业调整法》。该法规定,由新成立的商品信贷公司以略低于1909~1914年“平价”的价格标准向农民贷款,如果农产品价格下跌至低于政府定价,则农户可将剩余农产品交商品信贷公司,由公司负担差价。如果市场价高于政府定价,则农民可以在市场出售剩余农产品以归还政府贷款。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三  邓小平于1980年5月31日就农村问题发表了重要谈话。他说:“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安徽肥西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包产到户,增产幅度很大。‘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根据邓小平谈话的精神,中央于1980年9月召开了各省市自治区第一书记座谈会,会后,中央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即“75号文件”)。这份《通知》终于公开接受用包产到户的办法解决中国农村的贫困。《通知》下发之后,到1980年年底,实行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的生产队从1980年初的1%上升到15%,联产承包最终成定局。1979年,凤阳卖给政府大约4450万公斤粮食,相当于过去26年凤阳卖给国家的粮食的总和。而在人民公社体制下,凤阳48万公社社员生产的粮食还不能养活自己。   

——武文胜《中国民生6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苏联与美国在农业发展方面的异同点。

(3)根据上述材料,评述中国80年代初的农村包产到户政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