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黄宗羲在《学校》一文中说指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

黄宗羲在《学校》一文中说指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是故养士为学校之一事而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从材料中可得知黄宗羲侧重强调学校哪一功能    

A.培养人才  B.执政治理  C.舆论监督  D.传承文化

 

C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大意为:天子认为正确的不一定是正确的,天子认为错误的不一定是错误的,即便天子也不能把自己的是非作为判断标准,而应当在学校公议事情的是非。可知黄宗羲侧重强调学校的舆论监督功能,故C正确。根据“而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可以判断A项错误;题干没有体现统治者的执政理念和文化的传承,排除B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的思想 【名师点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人物 主要思想 作用 黄宗羲 (1)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为以后的反专制斗争起了推动作用 顾炎武 (1)提出“经世致用”思想,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2)思想被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王夫之 (1)世界是物质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2)物质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3)事物是可以认识的 (4)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中国古代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经学但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学习的内容有所不同见下表格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西汉

宋朝

经学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十三经(于唐十二经上添《孟子》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查看答案

据《松窗梦语》记载歙县的“贾人几遍天下。良贾近市利数倍次倍之最下无能者逐什一之利”。歙人潘侃曾说“良贾急趋利而善趋时非转毂四方不可”。《许氏世谱》记有“徽歙以富雄江左而豪商大贾往往挟厚资驰千里”。这反映    

A.徽商藐视国家经济政策

B.长途贩运是徽商的重要经营方式

C.徽商资本雄厚   

D.徽州商业传统源远流长

 

查看答案

某学者说“自秦王朝以后平民的流动性日益扩展到政府结构平民社会成了中国社会的主流。”这表明    

A.选官标准发生变化  B.官吏监察日益严密

C.贵族政治完全消失  D.行政效率逐渐提高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 又末中之一节也。……彼之所长,循而习之;我之所短,改而修之。……以中国之大,土田之 广,因地之制,皆可使富也;用民之力,皆可使强也;即吾所谓自治也。舍富强之本图,而怀 欲速之心,以急责之海上,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 无此理。

-郭嵩焘《条议海防事宜》(1875 年)

材料二    三代以前,独中国有教化耳,故有要服、荒服之名,一皆远之于中国而名曰夷 狄。自汉以来,中国教化日益微灭,而政教风俗,欧洲各国乃独擅其胜,其视中国,亦扰三 代盛时之夷狄也。中国士大夫知此义者尚无其人,伤哉卜…三代以前,皆以中国之有道制 夷狄之无道。秦汉而后,专以强弱相制,中国强则兼并夷狄,夷狄强则侵陵中国,相与为无 道而已。自西洋通商三十余年,乃似以其有道攻中国之无道,故可危矣。

-郭嵩焘《使西纪程》(1876 年)

材料三 光绪二年(1876 年),有位出使英国的大臣郭高赢,做了一部游记。里头有一段, 大概说,现在的夷狄和从前不同,他们也有两千年的文明。唆哟!可了不得。这部书传到北京, 把满朝士大夫的公愤都激起来了,人人唾骂……闹到奉旨毁版,才算完事。”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2 年)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郭嵩焘关于中西关系的基本认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郭嵩焘的观点。

 

查看答案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3年9月9日,做客白宫的丘吉尔提出了一份关于意大利投降后战略局势的备忘录。丘吉尔提出英国可以派遣一支强大舰队参加对日作战,英方愿意将这支舰队置于美国太平洋战区司令的指挥下。尽管罗斯福对丘吉尔的计划饶有兴趣,但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欧内斯特·金表示反对,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不置可否,这次讨论未能就英国参加太洋作战问题做出决定。1944年1月,欧洲战场进一步改善使得英国有可能比预期更早将一批舰艇抽调到远东作战,英国驻美国海军代表向美国海军作战部长全建议,英国特遣部队可以在1944年4月派往太平洋战场。不过,金以太平洋战场缺乏足够的基地容纳更多海军力量为由婉拒了这一提议。                                                                                                                

摘编自胡杰《浅析二战后期英国参加太平洋作战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提出参加太平洋战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婉拒英国参加太平洋战场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