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7年11月29日,第二届联合国大会表决通过了第...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7年11月29日,第二届联合国大会表决通过了第181号决议——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决议规定:英国于1948年8月1日之前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并撤出其军队;两个月后,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两个国家,即阿拉伯国和犹太国成立耶路撒冷市国际特别政权,由联合国来管理。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建国。以色列独立国家的宣告激起了以色列与众多阿拉伯军队之间一系列的军事冲突,持续了50多年。

1991年10月,中东和会在马德里召开,确立“土地换和平”基本原则,阿以间开始艰难的和平谈判。阿拉法特领导的巴解组织随之作出历史性决定:通过谈判实现巴以和平。 1995年主张与阿拉伯人和解的以色列总理拉宾被刺,巴解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去世,……2003年4月,中东问题有关四方(联合国、欧盟、美国和俄罗斯)共同制订的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正式启动。“路线图”包括三阶段内容,旨在结束巴以冲突并建立巴勒斯坦国。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全球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导致巴以长期冲突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巴以冲突造成的主要影响

 

(1)原因:巴勒斯坦地区历史归属问题;民族原因;宗教原因;大国干预的外部因素等。(8分) (2)造成巴以地区长期动荡;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艰难;民族矛盾难以消除,派系斗争严重(内部不团结);引发恐怖活动。(7分) 【解析】 试题分析:(1)巴以冲突是中东地区冲突的热点之一,冲突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历史根源,有宗教、民族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大国干预等外部因素,各种因素互相影响、激化,使得巴以冲突的复杂性非同一般。两个民族对同一块土地提出了排他性的主权要求是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犹太移民定居点问题和耶路撒冷地位问题则是巴以和平之路上的严重障碍。 (2)巴以冲突持续了50多年,造成这一地区人民生活动荡;经济发展受影响;民族仇恨难以消弭;各自内部团结受影响,派系斗争严重。国际方面,影响中东地区乃至世界的稳定;为美国介入中东,控制石油提供借口;为恐怖组织的行经提供了一定的借口。 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中东战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辛亥革命推翻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就被北洋军阀袁世凯夺取。在窃取了中央政权后,袁世凯倒行逆施,对内独裁:镇压二次革命,取缔国民党取消国民党议员资格和强制解散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对外出卖国家利益,1915年5月与日本政府签订卖国的二十一条1915年12月12日接受推戴为中华帝国皇帝,改次年为洪宪元年,公然复辟封建帝制。面对袁世凯倒行逆施,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1915年底至1916年云南等省组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维护中华民国民主共和制度。在全国人民反对下,袁世凯众叛亲离,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撤销帝制,但仍居大总统位。为彻底推翻袁的独裁统治,5月8日,已独立的滇、黔、桂、粤等省在广东肇庆成立对抗北洋政府的军务院。不久,陕西、四川、湖南等省相继宣布独立。袁世凯益陷窘境,6月6日忧病而死。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原因。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绿林、赤眉起义推翻新朝,东汉建立后,光武帝以柔道治天下,颁布诏令“民有嫁妻卖子欲归父母者,悉听之,敢拘执论如律“其杀奴婢者不得减罪;……炙灼奴婢者依法治罪公元30年重申三十税一39年,下各州郡检核垦田户口。……对功臣赐优厚的爵禄,但禁止他们干政;排斥三公,天下事皆上尚书,与人主参决,乃下三(公)府”,“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简政减吏,裁并400多县在地方上废除掌握军队的都尉, 遣散地方军队,废除更役制度,组织军队屯垦。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由于以上措施,东汉初年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的局面,史称光武中兴

司马光评价说:“虽以征伐济大业,及天下既定,乃退功臣而进文吏,明慎政体,总揽权纲,量时度力,举无过事,故能恢复前烈,身致太平。

——摘编自尚志《汉魏晋南北朝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光武中兴”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光武中兴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史学界把辛亥革命定位为“近代三大民主革命高潮之一”。…… 1961年以后,研究者从不同侧面对这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研究,辨证分析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随着文革的到来,对辛亥革命因其资产阶级属性而“立足于批”。文革结束后,辛亥革命史研究重新步入正轨,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得出如下的一些认识。在政治史方面,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在思想文化史方面,辛亥革命则是一场重大的思想启蒙运动;在经济史方面,辛亥革命有利于工业化的进程;在社会史方面,辛亥革命造成20世纪初中国社会各个层面的深刻剧变,推动了整个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进步;革命史方面,辛亥革命是承前启后的革命分水岭;在民族史方面,辛亥革命极大地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在中国史方面,辛亥革命埋葬了封建帝制,推动了近代化进程,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在世界史方面,辛亥革命在东方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摘编自《走出辛亥革命评价问题的困境》

运用史实,就“文后史学界对辛亥革命的研究进行探讨可以就一种或多种观点进行论证,也可以提出新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和唐,是历史上最能代表中国的两个朝代……就政府来说,其间变化则很大。……汉代大体是秦代之延续。秦以后,中国就开始有一个统一政府,在一个统一政府里,便不能没有一个领袖,……皇帝是国家的唯一领袖,而实际政权则不在皇室而在政府。代表政府的是宰相。皇帝是国家的元首,象征此国家之统一;宰相是政府的领袖,负政治上一切实际的责任当时最高行政长官实在是丞相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一个最大的转捩中枢。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此三省职权会合,才等于一个汉朝的宰相,而监察权还并不在内。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   英国人在建设本国政治制度时表现出一种原创精神,……当欧洲封建专政主义普遍加强时,他们发动资产阶级革命,摧毁封建主义根基,创立了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当欧洲诸国也开展资产阶级革命时,他们又在政治领域开展广泛改革,创立了资本主义责任内阁两党制和文官制。……英国政治制度在国外的影响相当广泛,尤其是近代以来随着殖民主义扩张,‘日不落’帝国的形成英联邦的建立和英国政治文化的传播英国政治制度的某些机构与相关制度不少国家效仿和借用。……按照洛克的分权理论,国家政治权力应分为三种:立法权、行政权和联盟权。其中立法权属于议会,议会定期开会,通过法律,但议会不能干预法律的执行。行政权属于国王,国王指导法律的执行,否决议会法案,使议会不致夺取全部权力而破坏“公民的自然权利”。联盟权亦属国王,即由其处理宣战、媾和等外交事务。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汉朝相比,唐朝政治的变动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政治制度发展体现的特点。说明洛克分权论对英国政治制度的影响。

 

查看答案

1941年7月日本御前会议确定南进政策,美国立即作出反应,冻结日本在美资产,并对日禁运石油等战略物资,英、荷与美采取一致行动。由此导致

A.法西斯国家结盟               B.大西洋会晤

C.太平洋战争爆发               D.联合国成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