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权利方...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而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故他仍都能平等地按其能力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和职务……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摘自《人权宣言》1789年)

材料二 “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从有权工作、自由选择职业、享受公正和合适的工作条件并享受免寸失业的保障”,“人人有同工同酬的权利,不受任何歧视”,“人人有为维护其利益而组织和参加工会的权利”;“从有享受休息和闲暇的权利”,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人人有权自由参加社会的文化生活,享受艺术,并分享科学进步及其产生的福利“人人有权要求一种社会的和国际的秩序,在这科秩序中,本宣言所载的权利和自由能获得充分实现。

——(摘自《世界人权宣言》194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始终把解决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问题放在首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使经济和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实现了从贫国到温饱和从温饱到小康的两次历史性跨越……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依法得到维护和保障……(实现了)妇女、儿童权利的保护……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特殊保护。

——(摘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人权五十年》,2000年)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人权宜言》与《世界人权宜言》的异同,并指出其原因。

(2)概括材料三所反映的中国人权观的特点。

 

(1)相同:二者都肯定人的平等自由的基本权利。 不同:二者应用范围不同。《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反封建的纲领性文件,《世界人权宣言》是世界人民和各国努力实现的目标;二者内容不同,《人权宣言》主要局限在政治权利,《世界人权宣言》把人权扩大到经济、杜会、文化、教育等各领域。 原因:实现人权是人类的普遍理想和追求;经过一百多年的实践,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权进—步得到重视,人们对人权的认识也不断深入。 (2)特点:重视生存权和发展权;重视集体人权。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异同:根据材料一“人们生而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材料二“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能够得出二者都肯定人的自由平等。根据材料一“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等得出《人权宣言》的主体为公民,材料二“人人生而自由”等得出《世界人权宣言》的主体为每个普通人,由此得出二者应用范围不同;且公民是政治概念,“人人”是非政治概念,得出两个宣言的内容不同。第二小问原因:可从人类对人权的不懈追求、世界发生的重大变化对人权认识的深化等方面考虑。 (2)根据材料三“中国政府始终把解决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问题放在首位”得出重视生存权和发展权;根据材料三“人民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妇女、儿童权利”“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特殊保护”等能够得出重视集体人权。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中外人权观·特点 原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民国初年,中国教育事业发生了许多革命性的变化。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都成立了教育部。《民国教育部官职令》《普通教育暂行办法》《教育会章程》等一系列教育法令和制度,对清末教育作了一些重大改革。1912年3月,《临时政府公报》公布: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1912年9月,教育部又公布“壬子学制”,统一了我国小学、中学、大 学、师范职业教育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并规定:小学实行义务教育和男女同校、设立女子中学、女子职业学校等;又颁布半日制学校规程,大量开办师范及各种职业学校,以补正规教育之不足。因此,学校 和学生数量增长很快,据教育部统计:1907-1915年,不到10年间,学校数增加了91851所,学生数增加了3269263人。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据材料,概括民国初年教育改革的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教育改革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英重大改革

晚清政治改革   

1898年戊戌变法:准许官民上书言事;取消闲散重迭机构,裁汰冗员;废除旗人寄生特权。

1898年戊戌政变后,政改措施均被废弃。

1901年1月29日,正式颁布新政上谕。

1905年,清政府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1906年,清政府下诏“预备仿行立宪”。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仍规定皇帝有至高无上的大权。

1911年,清政府设立责任内阁,庆亲王奕劻为内阁总理大臣。在13个内阁成员中,皇族占7人,被称为“皇族内阁”。

英国议会改革

1867年英国议会改革对法案议席分配作了调整,取消了46个“衰败选区”,分给了52个大工业城市和较大的郡。法案还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

1872年,通过投票法案。

1883年,公布《取缔选举舞弊法》。

1884年,颁布《人民代表法》,将城市中的“房主选举权”原则扩大到各郡区,使部分农业工人也获得了选举权。选民总数增加了一倍,达到450万人。

1918年,法案授予年满30岁的妇女选举权。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综合比较中英两国政治改革,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不同的原因。(要求:所指不同之处要明确;原因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合理充分。)

 

查看答案

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批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人民币与美元、欧元、英镑、日元共同成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这是一个新兴经济体的货币首次作为储备货币、这也为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了一个改革和推动其包容性提升的机会。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货币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种类繁多,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货币文化。先秦时期的货币,各诸侯国实行不同的货币制度:在不同地区使用形制各异的刀币、布币、环钱。秦统一中国后,中国货币主要以环钱为主要形制。到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到明代,白银成了是最主要的流通货币。

——《中国货币史》

材料二

到1600年,(中欧)这种贸易造成每年大约有20万公斤的白银流入从宁波到广州的华南和东南沿海地区。对丝绸的旺盛需求引发了土地使用方式的重大变化……到1700年大约一半的森林植被遭到破坏。(低处种植桑树、棉花、甘蔗和水稻,高处种植玉米和红薯)。

——[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三

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在其著作《黄金与美元危机》一书中指出:该体制存在无法解决的难题。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美元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这一内在矛盾称为?特里芬难题?”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白银的大量流入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美国解决“特里芬难题”的措施,计分析该措施实施的背景和影响。

 

查看答案

中外艺术作品常有许多相同之处。图5两幅作品的共同点是

满分5 manfen5.com

A注重写实,作品栩栩如生         

B注重写意,抒发个人情感

C托物言志,表达对民间疾苦的关怀  

D大胆创新,开拓绘画艺术的新流派

 

查看答案

对下列表格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罗斯福新政时期GNP(国民生产总值)与失业率对比

年份

GNP总量(10亿美元)

GNP增长率%

失业率%

1930

90.4

-12.3

8.7

1933

55.6

-4.1

24.9

1935

72.2

10.9

20.1

1938

84.7

-6.3

19.0

——摘编自彭斯达《美国经济周期研究:历史、趋势及中美关系周期的协动性》

A.新政时期GNP总量变化与失业率同步

B.新政措施使GNP总量及增长率不断提高

C.新政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

D.新政时期工人失业率始终居高不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