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

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农民“迁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封建自然经济日益解体               B.国家“重商”政策的确立

C.农村经济结构的改变                 D.手工业逐步成为主导产业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自然经济日益解体、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改变是在鸦片战争后,故排除A、B两项;中国古代的主导产业是农业,排除D项;据题干信息,农民“迁业”实质反映了农村经济结构的改变,故选C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扬郡以风帆数扇,俟风转车,风息则止,此车为救潦,欲去泽水,以便栽种。”此农具出现于

A.曹魏          B.唐代           C.宋代           D.明清

 

查看答案

“景德镇瓷业习俗是景德镇制瓷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德镇在宋代出现‘村村窑火,户户陶埏’的景观,瓷业习俗已具雏形。……由于分工不同,工匠必须各自掌握一种专门技艺,并以此为终身职业。”材料反映出景德镇

A.形成了具有区域特点的商帮   

B.制瓷业出现区域性分工

C.瓷业习俗助推工艺水平提高   

D.瓷业习俗深刻影响新工艺的发明

 

查看答案

宋代大城市设有金银铺和兑房,专门负责买卖金银和兑换货币;都城也有专向客商出租铺宅舍的现象。这反映了

A.开始出现商业服务机构           B.经商方式灵活多样

C.官府鼓励经商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查看答案

《史记•货殖列传》说:“孝、昭治咸阳,因以汉都,长安诸陵,四方辅凑并至而会,地小人众,故其民益玩巧而事末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都市人口膨胀导致了社会分工的变化

B.对外贸易兴盛带来了社会风气的恶化

C.城市规模扩大引发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D.商品经济发展造成了社会观念的转变

 

查看答案

战国《吕氏春秋•任地》载:“上田弃亩(垄),下田弃圳(沟);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虫类);今兹美禾,来兹美麦。”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A.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B.农业生产已经懂得精耕细作

C.水利灌溉推动农业迅速发展 

D.私有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