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女学报•做学生的快乐》(1903年)登载:“现在上海几个女学堂的女学生,一个个...

《女学报•做学生的快乐》(1903年)登载:“现在上海几个女学堂的女学生,一个个神清气爽、磊落大方……身体没有一点弯曲,好似春天的修竹一样细直……比那种涂脂抹粉、一步三扭的小脚伶仃的样子,真是天地了。”这表明当时上海

A.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B.生活习俗和观念的变化

C.人们的审美观向西方看齐           D.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社会风俗的变迁。从材料的内容可知,当时的上海,女子冲破了传统的束缚,“一个个神清气爽、磊落大方”,反映了上海在外部的影响下,社会风气有较大的变化。所以答案选B。由女学生的变化不能直接反应生活水平提高,故A项错误;C项是以偏概全;D项中的政治地位材料中体现不出。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生活习俗发生了变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盛宣怀,洋务派代表人物,被誉为“中国商父”。李鸿章曾形容其为“一手官印,一手算盘,亦官亦商,左右逢源”。然而,有学者却认为盛宣怀这类天才型官商的出现是中国商业进步的一个悲剧。对这种说法的原因理解最准确的是

A.洋务运动只学西方“器物”,必然会失败

B.其倡导的官督商办的模式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官商逻辑使洋务企业过度依赖垄断权力,难以适应时代发展潮流

D.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务企业必然会受外国资本主义控制

 

查看答案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把为外商服务的采办员或管事称为“买办”。其人数由1854年的50人发展到1900年的20000人左右。近代中国买办队伍壮大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中国小农经济瓦解市场扩大

B.两次工业革命的不断推进

C.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

D.中外经济合作交流的频繁

 

查看答案

经济学博士张仲礼在《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中说:“上海,1850年进口货物为390.8万元,其中鸦片占54%,棉布为34%,棉纱为6%;1870年,进口货物为6457.4万元,鸦片占34%,棉布为50%,棉纱为6%。”这种现象反映出

A.传统手工业已消失   

B.近代中国外贸格局发生变化

C.小农经济加速解体 

D.资本主义民族工业快速发展

 

查看答案

清代海关货税除正税外,还有各种数倍于正额的附加征课。1810年,一艘由西方进入广州的(一般规模)船,需要交纳的税费包括:正税、付征收人员净费、规银、进口规银、放关规银、拨归慈善用的粮道放关银、海关检查员各种小费等等,总计3278.463两银。清政府的税收政策

A.体现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B.提高了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C.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反映了对海关的严格监管控制

 

查看答案

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农民“迁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封建自然经济日益解体               B.国家“重商”政策的确立

C.农村经济结构的改变                 D.手工业逐步成为主导产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