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890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在美国历史上被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890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改革时代”。这场进步主义改革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等方面目的在于消除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所引起的种种社会弊端重建社会价值体系和经济秩序。其动力来自南北战争后逐步兴起的进步主义思想以及这个时期波澜壮阔的民粹主义和工人运动。如果说民粹主义和工人运动是来自美国社会下层的话那么进步主义思想和改革则是来自美国的上层而且以中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为主。……这场进步运动同时在联邦、州和市三级展开从政治上的争取妇女选举权、市政改革到经济领域的反托拉斯运动从救济穷人和改善工人待遇的社会正义运动到自然资源保护囊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进步主义改革把美国的社会改革运动推向新的阶段。———摘编自何顺果《美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1945年以后美国经济、教育与科技改革:1945~1970的25年间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政府注重以解决就业问题来促进生产和消费,并保持财政预算平衡;肯尼迪政府的新边疆政策;约翰逊政府的“伟大社会”政策;1970年代后的第二次改革浪潮,有尼克松政府的新联邦主义政策;卡特政府的反滞涨政策;里根政府的以减税、反滞涨的振兴经济政策;布什政府的稳定经济,缓减危机对策。1958年,美国总统颁布了《国防教育法》。1983年以告全国人民公开信的形式发布了《国家处在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提出了“我们的国家正处于危险中,现正在被全世界竞争者超越。”1993年,克林顿政府将“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作为其施政纲领。2002年布什总统签署了《2001年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进步主义改革”的主要特点,分析美国“进步主义改革”的历史背景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注重改革的原因。指出与1945~1970年代的改革相比美国20世纪80年代改革的主要特点。

 

(1)特点:以中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为主体;同时在联邦、州和市三级展开;囊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3分)背景: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引起种种社会弊端;民粹主义和工人运动的推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组织产生,生产资本化和社会化程度加深。(3分) 影响: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稳定社会经济秩序;推动美国民主制度的发展。(3分) (2)原因:美利坚民族具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二战结束后,出现了美苏争锋的国际局势,确保美国领先世界的超级大国地位(或确保美国世界霸权);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改革的推动;美国自身经济发展面临滞涨等问题;资本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的需要。(5分) 特点:减税为主;减少行政干预,在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前提下充分发挥自由竞争的功能;具有超前意识;经济改革与教育科技改革并举。(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进步主义思想和改革则是来自美国的上层,而且以中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为主。”得出以中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为主体;根据材料“这场进步运动同时在联邦、州和市三级展开”得出同时在联邦、州和市三级展开;根据材料“从政治上的争取妇女选举权、市政改革到经济领域的反托拉斯运动,从救济穷人和改善工人待遇的社会正义运动到自然资源保护,囊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得出囊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第二小问背景,根据材料“消除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所引起的种种社会弊端”得出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引起种种社会弊端;根据材料“其动力来自南北战争后逐步兴起的进步主义思想以及这个时期波澜壮阔的民粹主义和工人运动。”得出民粹主义和工人运动的推动;根据材料的“1890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组织产生,生产资本化和社会化程度加深。第三小问影响,主要从政治角度进行分析,“进步主义改革”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稳定社会经济秩序,推动美国民主制度的发展。 (2)第一小问原因,可以从美利坚民族的居安思危的传统、二战后世界格局的特点、确保美国的霸权地位、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美国当时面临的问题等角度进行分析。第二小问特点,根据材料“里根政府的以减税、反滞涨的振兴经济政策”得出以减税为主;根据材料“美国总统颁布了《国防教育法》”得出经济改革与教育科技改革并举;从材料列举的几位总统可以看出改革是在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前提下充分发挥自由竞争的功能。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美国的改革·“进步主义改革”和二战后的改革 【名师点睛】本题用材料的形式为素材命题是一种新的创意,材料型试题是一种符合课程改革发展趋势和要求的好题型。如何才能有效地解答历史材料型试题呢?可以采取“一看二审三作答”的步骤,解答材料型试题。“一看”是指看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二审”是指审问题,明确解答方向。“三作答”是指回归教材,落实组织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顾炎武曾经概括战国时期的政治情况说:“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顾炎武《日知录·周末风俗》

材料二 西汉以皇帝为首的统治阶级,包括了贵族,文武官吏和大地主,大商贾四种人。这四种人各自均有割据性,只有在皇帝和他的朝廷坚强有力的时候,他们才拥护统一,成为中央集权的支持者,如果皇帝和他的朝廷力量衰弱了,他们便扩大自己的势力,与朝廷抗争。作为统治阶级首领的皇帝,一方面要满足他们的要求,以换取他们对朝廷的支持,一方面又要限制他们的过度活动,以减轻他们对朝廷的损害。

———陈茂同《历代职官沿革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史实说明材料中的观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汉高祖与汉武帝加强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

 

查看答案

1868年4月在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纶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是明治维新时期著名的《五条誓文》从内容上可以看出它是    

A.改革派的誓言

B.废除身份制度的法令

C.明治政府改革的施政纲领

D.规定必须效忠天皇的法令

 

查看答案

为了结束埃及分裂割据的局面穆罕默德·阿里采取的措施是    

A.中央设立国务会议和咨议会

B.重点发展军事工业

C.建立省、县、乡、村各级行政机构

D.彻底铲除马木路克

 

查看答案

明治维新前日本曾出现过类似于义和团的尊攘派他们以尊王攘夷为口号暗杀卖国的幕府官员还攻击西方商人和外交官进攻停泊在日本港口的外国船只。但日本的尊攘派后来转化为明治维新志士而中国的义和团最后土崩瓦解。其主要原因是    

A.日本倒幕思想渐趋流行而中国的义和团对清政府认识不清

B.日本明治政府支持改革而清政府一直对义和团大肆镇压

C.日本的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强大而中国的义和团却孤军奋战

D.日本进行了资产阶级改革而中国的资产阶级缺乏改革的决心

 

查看答案

“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决定    

A.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

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C.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D.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