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马戛尔尼使团总管约翰·巴罗在《中国旅行记>(1804年)中写到:在中国,90%的...

马戛尔尼使团总管约翰·巴罗在《中国旅行记>(1804年)中写到:在中国,90%的农民可以认为是个体农民,给一个中国农民足够的土地(足够到他和他的家人用锄头能够耕种得过来),他会比任何欧洲的农民更好地利用那块土地,但是,……我们的农民可以创造的价值是租金的三倍,而他(中国农民)几乎会无法养家糊口。下列各项与材料所述相符合的是

①对中国传统的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认可

②个体家庭仍是中国农业的主要生产单位

③西方的商品倾销造成了中国农民的贫困

④圈地运动推动了英国经济近代化的进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在中国,90%的农民可以认为是个体农民,给一个中国农民足够的土地,他会比任何欧洲的农民更好地利用那块土地,这反映了个体家庭仍是中国农业的主要生产单位,对中国传统的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认可,故①正确,②正确。材料“我们的农民可以创造的价值是租金的三倍”反映了圈地运动推动了英国经济近代化的进程,故④正确,故①②④正确,选B项。1804年,中国没有西方的商品倾销,故③错误,故①②③错误,A项排除。故①③④错误,C项排除。故②③④错误,D项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小农经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圈地运动 【名师点睛】小农经济是长期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精耕细作是其主要特点之一。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原因中有进一步推行“圈地运动”,获得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戊戌变法》

材料二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工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

——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三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摘自《梦蕉亭杂记》

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

(2)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农不耕,民有饥者;一女不织,民有寒者。

——《管子》

材料二  生民之道,食为大……是故土地,本也;……天地而责之耕,犹徒手而使之战也。法制不立,土田不均,富者日长,贪者日削,虽有耒耜终不得而食也。故平土之法,圣人先之。

——北宋《平土书序》

材料三:……平籴(买入粮食)文法行,则农人秋粜(卖出粮食)不甚贱,春籴(买入粮食)不甚贵,大贾蓄家不得豪夺之也。而官之出息常什一二,民既不困,国且有利,兹古圣贤之用心也。

——北宋《富国论》

回答:(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思想?

(2)材料二的主张是什么?主要针对当时土地方面的什么问题?

(3)材料三在“利国便民”问题上肯定了什么主张?主要针对当时粮价方面的什么问题?

(4)针对材料二、三反映的北宋社会问题,王安石推行了哪些新法?最终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

 

查看答案

戊戌变法的失败告诉我们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    )

A.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道路行不通  

B.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C.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行不通 

D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不具有进步性

 

查看答案

戊戌变法失败的最主要的客观原因是(    )

A.袁世凯出卖维新派         B.光绪帝被囚禁

C.封建顽固势力非常强大     D.帝国主义的破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