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

 

D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导致了土地兼并严重,自耕小农衰退,故D项正确。中央集权与土地兼并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故A项排除。流民问题是由战乱、土地兼并等导致,故B项排除。土地兼并没有缓和,故C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的经济政策·土地兼并 【名师点睛】本是考查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土地兼并的相关知识。土地兼并,是指土地愈来愈集中到少数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农民则越来越多地丧失土地,甚至根本就没有土地。土地兼并是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土地私有制的一个难以治愈的顽疾。大地主为了拥有更多的土地,采用各种卑劣手段, 尤其是灾年,地主巧取豪夺让拥有土地的农民变卖自己的土地和房产沦为佃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清代初期,赋税分为地赋和丁赋,分别征收。地赋是农民交纳的地税,丁赋是百姓向政府提供的徭役折银,规定民间十六岁至六十岁为丁,按人头缴纳丁银,田赋和丁赋都是用银两折算,称为地银和丁银。雍正帝继位后,实行地丁银制,把丁赋平均摊入田赋中,按田亩纳税,征收统一的地丁银。地丁银制度的推行

A.加重了百姓的赋税负担           B.抑制了土地兼并

C.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D.有利于缓解人地矛盾

 

查看答案

广东连县一座西晋古墓中,曾出土了一方陶质掣田、耙田模型,水田呈长方形,中间有一田埂将田地分为两块,一块田中有一人用牛犁田,另一块有一人用牛耙地,水田四周筑有拦水田埂,四角有漏斗状排水、灌水设施。据此可知,西晋时当地

①农业生产具有精耕细作的特征 

②曲辕犁技术已经全面推广

③农田配套了合理的水利排灌设施

④陶制品在社会生活中仍占一席之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马戛尔尼使团总管约翰·巴罗在《中国旅行记>(1804年)中写到:在中国,90%的农民可以认为是个体农民,给一个中国农民足够的土地(足够到他和他的家人用锄头能够耕种得过来),他会比任何欧洲的农民更好地利用那块土地,但是,……我们的农民可以创造的价值是租金的三倍,而他(中国农民)几乎会无法养家糊口。下列各项与材料所述相符合的是

①对中国传统的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认可

②个体家庭仍是中国农业的主要生产单位

③西方的商品倾销造成了中国农民的贫困

④圈地运动推动了英国经济近代化的进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戊戌变法》

材料二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工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

——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三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摘自《梦蕉亭杂记》

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

(2)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