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门户,成为西方列强侵华的开端。中国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门户,成为西方列强侵华的开端。中国在外力作用下进入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产生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种变局,从经济结构开始,进而引起社会政治、文化领域等一系列的变革。

材料二  晚清维新思想家郑观应批评洋务运动,他说:“西人立国……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意思是艰难勉强地跟着走),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材料三  1892年 由著名爱国华侨实业家张弼士投资300万两白银创办张裕酿酒公司,这是中国第一个工业化生产葡萄酒的厂家。1915年 张裕的可雅白兰地、红玫瑰葡萄酒、琼瑶浆、雷司令白葡萄酒一举荣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四枚金质奖章和最优等奖状。

回答:

(1)由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对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的影响是什么?(要求:①采用现代化史观叙述;②各举一例说明其影响)

(2)根据郑观应对洋务运动的批评,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张裕酿酒公司初创时期利用了哪些有利条件

 

(1)影响:加快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政治民主化(维新变法或辛亥革命);经济工业化(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或民族资产阶级创办的近代企业);军事现代化(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海军或清政府创办的新军);教育现代化(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或选派留学生)。 (2)原因:“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只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没有改革封建的政治制度。 (3)条件:清政府对民族工业宽松的政策;民国初年政府鼓励民族工业发展的政策;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解析】 试题分析:(1)据材料一“这种变局,从经济结构开始,进而引起社会政治、文化领域等一系列的变革”,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军事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方面概括对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的影响。 (2)据材料二“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意思是艰难勉强地跟着走),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即可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只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没有改革封建的政治制度。 (3)据材料三“1892年、1915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政府政策、思想潮流、列强原因等方面概括说明张裕酿酒公司初创时期利用的条件,即清政府对民族工业宽松的政策;民国初年政府鼓励民族工业发展的政策;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洋务运动;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原因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知识。属于备考重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中体”是指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是指近代西方的先进科技。“西学”为“中体”服务。它是封建主义文化和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结合的产物,对近代中国的政治思想产生过较大影响。早期对于冲破封建顽固派的阻挠,引进西方自然科学,促进中国工业、军事的近代化和新式教育的产生发挥过积极作用,后期成为清统治者对抗资产阶级维新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对民族工业宽松的政策;民国初年政府鼓励民族工业发展的政策;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追求

A. 民族独立富强                      B. 工业化的实现

C. 发展资本主义                      D. 实现民主政治

 

查看答案

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A. 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B. 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C. 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D. 以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查看答案

1866年,方举赞投资200元,在上海创办的企业是

A. 江南制造总局                      B. 轮船招商局

C. 发昌机器厂                        D. 洪盛机器碾米厂

 

查看答案

19世纪90年代在中国通商口岸或内地市镇、城乡,出现了“衣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说明了

A. 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 民国建立改变了人们的服饰习惯

C.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 中国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

 

查看答案

19世纪后半叶,棉纺织品始终列为中国进口商品中的重要项目。1874年至1894年20年间,洋布进口值增长88.4%,洋纱进口值增长将近986.7% 。以上现象表明

A. 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B. 传统手工业仍有抵抗能力

C. 中国棉纺织业取得较快发展          D. 自然经济被彻底破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