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在巴黎和会上,法国以最明确的方式提出要求,主要...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在巴黎和会上,法国以最明确的方式提出要求,主要有两点:第一,阿尔萨斯必须归还我们,但归还是不应该像根据1815年条约那样分割得支离破碎,应按照 1790年前的边界归还我们。这样,我们将在地理上以及矿藏上拥有萨尔盆地。”第二,法国政府希望看到莱茵河以西的领土和德意志帝国分开,并成立一个类似 缓冲国的国家。”

——摘自[英国]莫瓦特编《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在巴黎和会上,美国主张吸收世界各国包括战败的德国加入国际联盟;联盟各会员国应保证“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如果发生领土争端,国联有权干预;国联应负责处理战败国的殖民地。

——摘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一战后法国和美国对德国政策的区别,并分别指出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和会无法实现真正和平的原因。

 

(1)法国:严厉制裁德国和肢解德国。原因:法德之间是宿敌;法国为防止德国东山再起,企图独霸欧洲大陆。美国:主张吸收德国加入国际联盟。原因:在联盟内部利用德国对抗英法;通过控制国际联盟进而称霸世界。(9分) (2)原因:国家之间矛盾重重;国联缺乏权威性,存在制度缺陷;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导致战争的因素。(6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区别,法国依据材料一中“依据材料中“法国政府希望看到莱茵河以西的领土和德意志帝国分开,并成立一个类似 缓冲国的国家”的信息归纳对德国态度,原因结合所学从“法德矛盾”角度回答;美国态度依据材料二中“收世界各国包括战败的德国加入国际联盟”的信息归纳作答,原因结合美国一战后争霸世界的企图回答。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国联应负责处理战败国的殖民地”并根据所学知识,从“国家之间矛盾重重、国联缺乏权威性,存在制度缺陷以及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导致战争的因素进行分析作答即可。 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所谓白宫者,则渺小两层垩白之室,视寻常富豪家一私第不如远甚。观此不得不叹羡平民政治质素之风,其所谓平等者真乃实行,而所谓国民公仆者真丝忽不敢自侈也。……民主国理想,与此可见。

劳力者神圣成为美国通用之格言,其原因盖由社会党自争权利之思想之炽,亦由上流社会慈善事业之日盛,两者相提携,而得此进步。

——摘自梁启超《新大陆游记》(1903年)

材料二  总统竞选“其种种黑暗情状,不可枚举”。参加选举的政党各以“党派之私见为之,所兢兢研究之问题曰:将由何道而使本党之选举获胜利而已”。看重“一党目前之利害”,而不顾“国家百年之大计”。“共和政体,实不如君主立宪者之流弊少而运用灵也。”

——摘自梁启超《新大陆游记》1903年

材料三  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见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

孙中山主张“民为邦本”“主权在民”,“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1905年11月)

(1)概括材料一、二中描述的美国政治现象。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分析梁启超和孙中山探索近代救国道路的认识差异。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汉宣帝承六世之基业,励精图治开创了国力强盛、四夷宾服、经济繁荣、民生富庶的局面,故史家称之为“孝宣之治”。

材料一:公元前66年,宣帝下诏:“吏或营私烦扰,不顾厥咎,朕甚闵(悯)之。盐,民之食,而贾成贵,众庶重困,其减天下盐贾。” 针对“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无)立锥之地”的现象,先后三次诏令把豪强徙往平陵、杜陵等地,而后将其土地或充为公田,或配给无地、少地的贫民。还把国家苑 囿或郡国的公田,借给少地或无地的贫民耕种,使他们尽可能地摆脱地主的控制,重新变为国家的编户。后叉对遭受旱灾、地震、病疾的地区,免除三年的租赋。公 元前67年,他下令降低一直很高的盐价,减轻老百姓过重的负担。

材料二:汉宣帝坦言郡太守是辅助天子治国理民的关键所在,是“吏民之本”,如果 时常调动变易就不会被其属下尊重,上下难以相安;如果实行“久任”制,百姓知其 将长时期在职,就不敢欺罔上司,自然就会“服从其教化”。对治理地方确有优异政绩的郡太守,汉宣帝常用的奖励办法是:颁布玺书嘉奖勉励;增加俸禄;赏赐金 钱若干。公元前67年,汉宣帝在朝廷增加了四名廷尉平一官,专掌刑狱的评审和复核,并设置了治御史以审核廷尉量刑轻重。公元前66年,又下诏废除了首匿连 坐法,并下令赦免因上书触犯他名讳的人。他还先后多次下诏,大赦天下。

(1)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二,概括“孝宣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汉朝实施的“盐铁官营”政策。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1993年,享廷顿发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对世界未来走向描述如下图:

满分5 manfen5.com

运用世界现代史的史实,对上图所示关系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图示中的一组关系或多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上图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构建新图,并运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初沿袭明制,国于监为中央最高学府。教室分为六堂:率性(高等)、修过、诚心(中等)、正义、崇志、广业(初等),每堂设助教、学正与学录各一人,掌分 教肄业之事。平时所习课程,为《四书》《五经》等,其能兼通《十三经》《二十一史》,博览群书者,随资学所诣。日摹晋唐名帖数百字,立有“日课册”。每月 有月课一次,三月有季考一次。课考题,皆用《四书五经》文与诏、诰、表、策、论、判。考试成绩,清初首用积分法。坐监期满的学生,成绩特别优异者,可参与 廷试,分发为通判、知县与州县佐贰,后因贡途壅滞停止。嘉庆道光以后.监规废弛,监生良莠不齐,遂不为世所重,一般士子趋于科举,都不愿在监读书,住学监 生不过百余人。

——摘编自陈致平《中华通史·清史后编》

材料二 1700年,(英国)大学教育的基础仍是传统的人文课程,使学生在神学、法律和医学方面获得较高的修养。一些学者提出热评:大学没有考虑到技术、工程和医学中各种新专业的实际需要,没有鼓励研究工作。18世纪初发生了一些文化,在数学、物理学、化学、植物学、地质学和其他专门科学中逐渐设立新的教授职称。大学成立了天文台、解剑室,甚至成立物理和化学实脸室。担任教席的卓越科学家带进大学的研究工作,也对大学的课程起了影响。最为有利的形势是大学与科学院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英国的大学通过一些教授同皇家学会保持了强有力的联系。

——摘编自《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六卷》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8世纪中、英两国大学教育的特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英两国大学教育各自对本国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

《杜鲁门主义的续篇》记有:从1948年到1951年美国共向欧洲提供了大约131亿美元的援助;受援国被要求美援必须用以购买美国物品和技术,并确定以美元为结算单位;受援国家部分工业发展要接受美国监督;必须打破各国间贸易关税壁垒等。该项援助

A.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诞生   

B.是抗衡苏联的重要力量和工具

C.标志战后国际贸易体系形成   

D.正式启动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