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德宗即位以后,以杨炎为相...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德宗即位以后,以杨炎为相,开始进行税制改革;建中元年颁布两税法)“夏输无过六月,秋输无过十一月。置两税使以总之。几百役之费,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其田亩之税,以大历十四年(779年)垦田之数为定而均收之。遣黜陟使,按诸道丁产等级,免鳏寡茕独不济者。敢加敛,以枉法论。”

——摘编自马端临《文献通考·田赋考》

材料二  “厚地植桑麻,所要济生民。生民理布帛,所求活一身。身外充征赋,上以奉君亲。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缲丝未盈斤。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

——摘编自白居易诗《重赋》

(1)根据材料一,杨炎两税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税法实施后出现的新问题。

 

(1)内容征收原则:量出制入。课税主体:“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课税标准:“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纳税期限:分夏、秋两季征收,夏税完纳。 (2)问题:地方官吏在执行过程中贪赃枉法,任意加重税负,大地主、大官僚隐瞒土地和财产。 【解析】 试题分析:(1)据材料一“夏输无过六月,秋输无过十一月。置两税使以总之。几百役之费,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即可从征收原则、课税主体、课税标准、纳税期限方面概括杨炎两税法的主要内容。 (2)据材料二“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缲丝未盈斤。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即可概括两税法实施后出现的新问题:地方官吏在执行过程中贪赃枉法,任意加重税负,大地主、大官僚隐瞒土地和财产。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两税法·内容 影响 【名师点睛】本题可以扩展相关知识:古代赋税制度的内容特征分类①以人丁为主要征收标准的赋税制:编户制度 租调制 租庸调制②以土地和财产为主要征收标准的赋税制:初税亩、两税法、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地丁银③征收货币的赋税制:募役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我国古代赋税制度发展变化所呈现的主更趋势:1.由向国王纳税转变到国家征收土地税。2.随着封建统治者对农民人身控制的逐渐松弛,收税标准以人丁为主逐步向以土地财产为主转变,直至取消人头税。(以两税法为变化的标志);3.赋税征收种类由繁杂向简单转变(赋役分征转变到赋役合征,名目手续简化)。(以一条鞭法为标志)。4.随着封建经济发展,主要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赋税由实物地租为主逐步演变为以货币地租为主。(以一条鞭法为标志);5.征收时间由不定时逐渐演变为基本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6.农民由必须服一定时间的徭役和兵役逐渐发展为纳绢代役。(以“庸”制为标志);7.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税逐渐加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场历史辩论会正期待着您的积极参与。

辩题:科举制是否有利于选拔优秀人才(正方:有利于;反方:不利于)。

参考史料:“科举之制始于隋,盛于唐,经宋、元、明、清,至清末方废除。”隋唐是肇始期,两宋臻于完善,科拳制度的黄金时代到来了。取士不问家世,一切以程文为去留,三岁一贡,发解、省、殿三级考试,锁院、糊名、誊录,分科取士以进士科为主,制度齐备,充分体现了科举的公平合理精神。此后辽金元三朝,科举一度陷入低谷。明洪武三年诏告天下,特设科举,“非科举者,毋得与官”。明清两代科举承宋元定制,且逐渐僵化腐化。八股文定于明初,备于成化,如果说最初仍有积极意义,日久则禁锢人心、窒息社会、愚民误国了。

——摘编自周宁《废除科举百年祭》

根据参考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辩论“科举制是否有利于选拔优秀人才”。(要求:正方、反方任选其一;思路清晰;史实准确;史论结合,150字以内。)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85年4月,戈尔巴乔夫谈到“加速发展战略”时说:“决定国民经济发展主要方向的,不是市场,也不是自发力量,而首先应当是计划。同时,应当对计划工作采取新的态度,积极采用经济杠杆,为发挥劳动集体的主动性提供广阔天地。”苏共二十七大制定的1986 -1990年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核心仍是重工业,特别是机器制造业。从1 985年5月开始,戈尔巴乔夫在全国动员一切力量开展反酗酒斗争。不仅禁止伏特加酒,还关闭了啤酒馆,街道上甚至出现了反酗酒纠察队,以恐怖手段吓唬顾客。反酗酒斗争特别有成效,含酒精饮料的产量在1985 - 1986年减少了差不多1/20但苏联失去了重要财源,“国民经济3年至少损失670亿,而精神上的损失则是无法估量的”。这一运动还破坏了酒业和葡萄种植业。

——摘编自《拯救苏联;苏联历史上的三次改革》

材料二  中国改革大事记

时间

主要内容

1 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1 979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现“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

1 980年

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

1 982年

中共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的观点

1 983年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

1 984年

5月,中共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等14个港口城市,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 985年

相继在长江、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发区

1 987年

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1 992年

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了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2001年

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苏改革的不同。

(3)从中苏改革的实践,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白汉代以来,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对社会风俗产生重大影响,而不同时期的社会风俗也反映出人们对儒家思想的不同认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今年少不复以学问为本,专更以交游为业;国士不以孝悌清修为首,乃以趋势求利为先。至正始之际,而一二浮诞之徒骋其智识,蔑周、孔之书,习老、庄之教,风俗又为之一变。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二  天下之士,有能笃信好学,至老不倦,卓然可当方正有道之举者,官之以翰林、国子之秩,而听其出处,则人皆知向学,而不竞于科目矣。庶司之官,有能洁己爱民,以礼告老,而家无儋石之储者,赐之以五顷十顷之地,以为子孙世业,而除其租赋,复其丁徭,则人皆知自守而不贪于货赂矣。名之所在,上之所庸,而忠信廉洁者显荣于世;名之所去,上之所摈,而怙侈贪得者废锢于家。

——顾炎式《日知录》

材料三  民间当妇女不幸夫亡之日,见其跄地呼天、迫不欲生之状,亲族人等苟有人心者,自应恻然动念,从旁劝慰。乃闻闽省有等残忍之徒,或慕殉节虚名,或利寡妇所有,不但不安抚以全其生,反怂恿以速其死。甚或假大义以相责,又或藉无倚以迫胁。

——《福建省例》三十四《杂例·禁止殉烈》

(1)据材料一,指出社会风俗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顾炎武的意图。

(2)据材料二,顾炎武主张为官者应如何改善风俗?

(3)材料三中对妇女贞洁认识的变化说明了什么?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明清之际对儒家思想的认识出现怎样的变化?

 

查看答案

雷内·韦勒克在谈到18世纪末1 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时,总结为:“就诗歌观来说是想象,就世界观来说是自然,就诗体风格来说是象征与神话。”这一流派的创作风格是(    )

A. 自然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查看答案

下框是19世纪某著作的目录节选。该著作(  )

满分5 manfen5.com

A. 成为近代科学形成的重要标志

B.用生物学解释地质的演变规律

C.在世界上首提生物进化的观点

D.成为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