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西汉建立之初,汉高祖宣布“复故爵田宅”。令逃亡山林的流民回归原籍,登记人籍,恢复...

西汉建立之初,汉高祖宣布“复故爵田宅”。令逃亡山林的流民回归原籍,登记人籍,恢复其在前朝的爵位田宅;因饥饿沦为奴隶的人免为庶人。这一举措(    )

A.有利于迅速安定社会 

B.放纵了豪强兼并土地

C.恢复了先秦贵族政治

D.照顾了军功地主利益

 

A 【解析】 试题分析:秦末汉初,经过了十四年的战乱,造成人口大量的走死逃亡,土地权属又造成混乱。为了使流民回乡,军人复员,刘邦曾下了一道著名的“复故爵田宅诏”,楚汉之争统一天下却是依靠的秦人之力,保留其秦朝原有封爵,对安定社会是有利的,故A项符合题意;题干中“复故爵田宅”说明汉承秦制,保留秦朝故爵田宅为合法,而且继续推行军功赐田制,但没有“放纵了豪强兼并土地”“照顾了军功地主利益”,故BD项错误;先秦的贵族政治被秦朝的官僚政治所取代,且汉承秦制,故C项错误。 【名师点睛】秦汉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的变化及秦汉时期政治制度的得失。 一、变化: 1、秦在中央设置监察御史监察百官,汉朝实行了比秦朝更为严密的监察制度——刺史制度。 2、秦推行郡县制,汉初实行了郡国并行的制度。 3、汉代建立和发展了一套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察举制。 4、汉代实行编户制度,加强对百姓的管理。 二、秦汉政治制度的得失: 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集权制度对巩固封建统治、维护国家统一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过于严厉的法令也是激化社会矛盾导致秦亡的原因之一。汉初实行郡国并行的制度对于汉初的社会稳定和经济恢复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王国势力的发展,中央政权受到威胁,又成为不利于社会稳定和国家的因素。汉武帝以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是汉朝走上昌盛的制度保障。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西汉政治制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西周时代,贵族在幼年时由父亲题取“名”,“字”则是成年后“冠礼”或“笄礼”时所取。“字”全称有三个汉字:第一字表长幼行辈(伯、仲、叔、季等),第二字任意,末一字为“父”字。这种名字制度的作用主要是(    )

A.明长幼            B.定尊卑            C.彰个性          D.求吉瑞

 

查看答案

历史人物的评说

梁启超论李鸿章

李鸿章所以为一世俗儒所唾骂者以洋务,其所以为一世鄙夫所趁重者亦以洋务,吾之所以重李责李而为李惜者亦以洋务。谓李鸿章不知洋务乎?中国洋务人士,吾未见有其比也。谓李鸿章真知洋务乎?何以他国以洋务兴,而吾国以洋务衰也?吾一言以断之,则李鸿章只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

是役(指甲午战争)也,李鸿章之失机者固多,即不失机,而亦必无可以幸胜之理。盖十九世纪下半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何也?世运愈进于文明,用优胜劣败之公例愈确定。实力之所在,即胜利之所在。

各国并立,生存竞争,惟利是视。…… 李鸿章之手段,专以联某国创某国为主。…… 于中、日之役,则欲嗾(唆使)俄、英以制日,…… 卒之未尝一收其效,而往往因此之故,所失滋多。胶州、旅顺、大连、成海、广州湾、九龙之事,不得不谓此政策为之厉阶也。……要之,内治不修,则外交实无可办之理。以中国今日之国势,虽才十倍于李鸿章者,其对处之策,固不得不隐忍迁就于一时也。此吾所以深为李鸿章怜也。

——梁启超《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为什么要以李鸿章为线索来勾勒19世纪下半叶的中国历史?

(2)概述粱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

 

查看答案

战争与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但它也影响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

年份

英国

德国

法国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1913

96 910 944

100

28 302 403

100

5 299 517

100

1914

105 207 580

108.5

16 696 945

58.9

4 951 471

93.4

1917

51 989 185

53.6

——

——

2 309 160

43.6

1918

49 890 293

51.5

——

——

1 568 853

29.6

 

 

 

 

 

 

 

——周秀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二   1914年7月底,酝酿已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宣布参加对德作战,成了它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供应基地。大战造成的突然变化的形势对印度资本主义和民族运动发展带来双重影响。最初,印度经济和民族运动的发展进程骤然被打断,造成了很大混乱,但不久,客观有利的一面,在印度资产阶级和民族力量的积极利用下开始发挥作用。

——摘编自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印度被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以及一战爆发对印度社会造成的直接后果。

 

查看答案

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民主体制和随之而来的自由,随着社会的变化而演变.根据近代早期的英国法律,表达对政府的批评言论,无论书面还是口头,都会受到惩罚。英国殖民者将上述法律带到了大西洋彼岸。1735年,纽约报纸发行人彼得·曾格,因发表批评纽约总督威康·科斯比的言论,而受到指控,罪名是煽动诽谤。但是,曾格的律师成功地说服陪审团判曾格无罪,理由是曾格所发表的情况属实。科斯比诉曾格案成为一个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的案例。

1791年,美国宪法《第一条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限制“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的法律。“言论和出版自由”是人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民主社会的基石之一。由言论和出版自由的权利引申出一个新的权利诉求:“人民知情的权利”,即禁止政府对公众获取信息的来源加以限制。人民知情的权利与新闻自由密切相关。“如果把民主体制理解为亚伯拉罕·林肯所说的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那么,政府的事务实际就是人民的事务,而这也是自由的新闻机构的角色与公民的民主关注的汇合点”。

-一摘编自梅尔文·乌罗夫斯基《人民的权利一一个人自由与权利法案》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新闻出版自由权利得以确立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言论和出版自由”是美国民主社会的一个基石的原因和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刘邦建汉,恢复调整秦朝上计制度,令张苍以列侯居相府,领主郡国上计。县、道“秋冬集课,上计于所属郡国”,郡、国“岁尽,遣吏上计”。各郡、国上计于朝廷的计簿中,有关于各郡、国的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等的数量,也有关于各郡、国的盗贼多少以及边郡地区的戍卒、设施等不同簿籍。丞相受计(有时皇帝亲自主持), “以分田里,以令贡赋,以造器用,以制禄食,以起田役,以作军旅”,并“课其(指地方官)殿最,奏行赏罚”。由于上计制度同朝廷对郡、国地方官的考核制度密切相关,一些官员上计时虚报成绩以逃避考核的现象便时有发生,早在汉武帝时,就曾出现“流民愈多”而“计文不改”的弄虚作极的状况。

一一据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汉上计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汉上计制度的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