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百日维新失败后的梁启超在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百日维新失败后的梁启超在日本流亡期间,广泛阅读了西方哲学和政治思想的译著。他接受了民族主义、自由、平等的概念。他对中国衰弱的诊断表明,中国人个人的忠诚对象是统治者,而不是中华民族;儒家学者谈论天下一统,没有优先有效地重点强调中华民族的重要性;专制和独裁是腐败和中国衰弱的根源所在。他相信当时的中国还没有为一个真正民主和代议制的政府做好准备,反而认为君主立宪制作为一个急需的目标更为有效。他的书被青年学生抢购。但是,孙中山等激进人士认为中国有必要推翻满族王朝并建立共和国。1905年慈禧太后同意进行立宪,1906年11月下令将六部扩大为十一部;1907年8月把汉族总督张之洞和袁世凯调到北京担任军机大臣;1908年8月27日布“宪法大纲”,规定行政、立法和司法权属于神圣而不可侵犯的皇帝,1911年5月组织“皇族内阁”,十三个任命者中有五个是皇亲国戚,有八个满人和一个蒙古旗人,但只有四个汉人。

——根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整理

(1)根据材料,分析梁启超主张中国实施“立宪”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立宪运动”所产生的历史作用。

 

(1)原因:西方哲学和政治思想的影响。民族主义、自由、平等等观念的影响。(2分)忠君意识浓厚,民族意识淡薄。(2分)专制和独裁是腐败的根源,政治必须改良。(2分)缺乏实行真正民主和共和制度的社会基础。(2分)(每点2分,共8分。若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给分,但总分不能超过8分。) (2)作用:是一次以君主立宪的政治变革为中心的宪政运动。(2分)开启了从专制社会向宪政社会过渡的政治改革,冲击了至高无上的皇权,传播了西方宪政思想,催生了新的政治制度,有利于中国政治的近代化(3分)。加速了清朝统治集团的分化,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加速了清朝灭亡。(2分)(本题总分为7分。若学生的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给分,但总分不能超过7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从材料“百日维新失败后的梁启超在日本流亡期间,广泛阅读了西方哲学和政治思想的译著。他接受了民族主义、自由、平等的概念”,可知原因是西方哲学和政治思想的影响,民族主义、自由、平等等观念的影响;从“他对中国衰弱的诊断表明,中国人个人的忠诚对象是统治者,而不是中华民族;儒家学者谈论天下一统,没有优先有效地重点强调中华民族的重要性”,可知原因是忠君意识浓厚,民族意识淡薄;从“专制和独裁是腐败和中国衰弱的根源所在”,可知原因是专制和独裁是腐败的根源,政治必须改良;从“他相信当时的中国还没有为一个真正民主和代议制的政府做好准备,反而认为君主立宪制作为一个急需的目标更为有效”,可知原因是缺乏实行真正民主和共和制度的社会基础。 (2)从材料“他相信当时的中国还没有为一个真正民主和代议制的政府做好准备,反而认为君主立宪制作为一个急需的目标更为有效”、“1905年慈禧太后同意进行立宪”,可知影响是“立宪运动”是一次以君主立宪的政治变革为中心的宪政运动;开启了从专制社会向宪政社会过渡的政治改革,冲击了至高无上的皇权,传播了西方宪政思想,催生了新的政治制度,有利于中国政治的近代化;从“1908年8月27日发布“宪法大纲”,规定行政、立法和司法权属于神圣而不可侵犯的皇帝,1911年5月组织“皇族内阁”,十三个任命 者中有五个是皇亲国戚,有八个满人和一个蒙古旗人,但只有四个汉人”,可知影响是加速了清朝统治集团的分化,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加速了清朝灭亡。 考点:清末新政——“立宪运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竺可桢关于中国气候的变迁表

气候变化阶段

时间范围(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

第一温暖期

3000B.C.——1000 B.C.

商、西周初年

第一寒冷期

1000 B.C.——850 B.C.

周代

第二温暖期

770 B.C.——公元初

秦汉时期

第二寒冷期

公元初——600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三温暖期

600——1000

唐朝

第三寒冷期

1000——1200

宋代

第四温暖期

1200——1300

元朝

第四寒冷期

1400——1900

明清时期

综合上述表格中的信息及所学知识分析气候的变化与中国历代王朝治乱兴衰的关系?并用史实加以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晋商崛起于明代,到了清代,晋商位居众商帮之首,并持续商界500年之久。山西地理上处于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政权的缓冲地带,历朝历代都是中央王朝依托的北方重镇,对少数民族“逐水草而居”的流动性生活比较熟悉,并受其影响。民族的战乱与融合,形成了山西人特定的文化思维。清朝入关后,晋商与清合作,并试图通过国家法律制度和政策明晰自己的产权,保障自身利益。明清两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人口逐年增长,中国国内市场兴起,政府整顿关税、减免商税等措施,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晋商涉足广泛的行业领域,主要有金融业、棉布业、铁货业、皮毛业、粮油业、运输业等。晋商内部分祁县帮、平遥帮、太谷帮、蒲州帮等等。“其合伙而商者,名曰伙计。一人出资,众伙共同而商之,虽不誓而无藏。……估人产者,但数其大小伙计若干,则数十万产可屈指矣”。提供资金者为股东,主持经营者为掌柜,其他帮工者为伙计,等到赚取利润时,众者分红,可谓同心同德,尽职尽责。

——刘建生《明清徽商与晋商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由17个银行家族共同拥有,在阿姆斯特丹等地设有总部。“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后,不断地进行殖民扩张。1619年,在爪哇成立“地区总部”;垄断了欧洲与日本的贸易;控制了马六甲海峡和周边地区;1652年,在好望角开拓“海外领地” 。“荷兰东印度公司”创造的奇迹与它享有的特权有关。它不对任何人负责,只对股东负责,享有免检权力。“荷兰东印度公司”拥有“合法的银行武装”,可以发动战争、组建情报组织、合法杀人。“荷兰东印度公司”可以自行缔结对外条约。“荷兰东印度公司”可以任命官吏、分封领土、建立行政机构、管理“户籍”、制定标准、颁布法律、制定教育内容。“荷兰东印度公司”发行了大量的金币佛罗林,掌握欧洲乃至“海外领地”的金融、贸易、投资、经济管理权。

——江晓美《海上马车夫荷兰金融战役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指出晋商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对比晋商与“荷兰东印度公司”商业形式的不同。

 

查看答案

英国历史学家阿德诺·汤因比认为,未来的人类只有走向一个“世界国家”,才能避免民族国家的狭隘,以及为追求狭隘国家利益而带来的冲突和灭亡。该观点对世界现代化进程具有指导作用体现在(  )

A现代化就是欧洲化、西方化过程

B.现代化进程是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竞争

C.通往现代化的过程中应该抛弃本国传统

D.要做到本国利益与世界利益互相协调

 

查看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各国利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等国际组织来调节彼此间的金融和贸易关系。这就使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与战前相比有了改进。促成这一改进的主要动力是(  )

A.新的科技革命的开展                         B.美国利用美元图谋称霸世界

C.跨国公司使各国经济联系加强                 D.电子计算机及互联网的运行

 

查看答案

色诺芬《回忆录》记载:“(苏格拉底)主持人民大会,不允许人民非法投票,而是要符合法律,他反对群众的反复无常,无法无天”。材料反映出(  )

A.苏格拉底维护民主政治          B.苏格拉底之死的直接原因

C.民主政治导致雅典灭亡          D.雅典奉行法律至上原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