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孔子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但他当年周游列国十四年,积极推行其政治方案,却一直被各国...

孔子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但他当年周游列国十四年积极推行其政治方案却一直被各国统治者拒绝其原因包括    

①春秋时期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

②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

③孔子“仁”和“礼”的思想不符合当时统治者的需要

④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的目的不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D 【解析】 试题分析:春秋时期更需要的是如何确立霸主地位的思想,而孔子力图维护原有的礼制,很显然不会被各国统治者所接受,也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故①②③④都符合历史史实,D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的思想 【名师点睛】百家争鸣中的诸子百家思想: (1)治国上,儒家主张“仁政”,反对严刑峻法;法家主张法制,强调严刑峻法。 (2)在人性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本恶”。 (3)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荀子主张“制天命”,人定胜天;庄子主张“顺自然”。 (4)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道家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主张避世,强调“超脱”。 (5)在看待社会成员的关系上,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儒家主张尊卑有序。 (6)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宾萌”是上古时期对游士的称呼《韩非子·诡使篇》记载“悉租税专民力所以备难充仓府也而士卒之逃事状匿以为宾萌付托有威之门以避徭役而上不得者万数。”由材料可知    

A.战国时期游士阶层的地位上升      B.生产力进步使游士转型到农业

C.新的生产关系在逐渐滋生暗长     D.秦国较早的完成了社会的转型

 

查看答案

“中国梦”,折射出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发展主线,描绘了近现代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百年坎坷寻梦”

材料一   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普利民生,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个人不可太过自由,国家要得完全自由。到了国家能够行动自由,中国便是强盛的国家,要把我们国家的自由恢复起来,就要集合自由成一个很坚固的团体,中国国家自由了,中国民族才真能自由。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

——《孙中山文集》

材料二   作为一个民族国家,中国是由于日本的大举入侵和举国抗战体制的形成,才在当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统一,国人的民族意识也因此得以极大提升。我们说,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了,增强了国民对国家认同的程度和对政府的监督程度,它自然也就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心和参与,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杨奎松《抗战燃起中国现代国家梦想》

现代――“梦想照进现实”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在考虑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问题时认识到,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方针,制定发展战略。1979年12 月,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来华访问,在一次谈话中,邓小平正式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战略—— “小康战略”。小康战略是不断充实和发展的,1987年,中共十三大确认“温饱(到1990)— 小康(到2000)—基本现代化(到2050) ”的三步走战略。

――何爱国《重探新中国现代化战略的演变》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要思想观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2)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小康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关于“百年坎坷寻梦”到“梦想照进现实”的曲折历程,谈谈你对“中国梦”的认识。

 

查看答案

美国记者史沫莱特曾对一场战役作这样报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对上述战役理解正确的是  

A.发生于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

B.是抗日战争以来的首次大捷

C.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

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查看答案

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历史现象指的是(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蒋介石获释并宣布实行全民抗战 

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完全建立

 

查看答案

浙江籍的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阿垅在其长篇小说中这样描写:“(1937年)十二月十三日。敌人入城……敌人在紫金山下含笑作‘斩杀千人竞赛’……”此描述的场景(    )

①出现在淞沪会战期间

②延续六周,30万中国人被杀害 

③是珍贵的史料,具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

④在发生及以后的几年内,中国西南地区的民族工业得到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