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的核心主张,同时他还强调指出:“官无大小,凡...

“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的核心主张,同时他还强调指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在这里朱熹实际上强调国家公职人员要

A.有所为有所不为                       B.格物致知,自我修行

C.自我克制,廉洁奉公                   D.不畏权贵,忠君爱国

 

C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所说的意思是为官不在大小,而在于为公,如果为公即使再小的官,也受人尊敬,反之,哪怕做到宰相三公的地步,也跟没了下半截的马鞭子一样,没有个好结果。存天理,灭人欲就是强调自我克制,官无大小,都要有为公思想,故C项正确;A项是孟子的思想;B项中的“自我修养”是陆王心学的思想;材料强调的是自我克制,没有体现出不畏权贵,忠君爱国,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程朱理学•程朱理学的现实意义 【名师点睛】宋明理学的历史作用: ① 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② 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郭嵩焘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著名的外交家和第一位驻外使节。鸦片战争后他基于自己的认识、思考和经验明确提出“办理洋务机宜不越理、势、情三者。”首先要“通其情”他一再重申“西洋立国二千年政教修明具有本末与辽、金崛起一时倏盛倏衰情形绝异。……洋人之利在通商无觊觎中国土地之心”。其次要“达其理”与洋人相处要必须以德服人、据理而行“苟欲击之必先自循理循理而胜保无后患循理而败亦不至于有悔。”最后要“顺其势”西方和中国相比基本形势是敌强我弱中国应顺应形势坚持以和为主、努力避战的策略方针要以柔克刚反对蛮干、一味言战。——摘编自陈双燕《郭嵩焘外交思想述论》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郭嵩焘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郭嵩焘的外交思想。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街市制开始形成,“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在宋代之前,这是不可想象的。海外贸易高度繁华,当时整个大宋国的海岸线,北至胶州湾,南至广州湾,再到琼州海峡,都对外开放,与西洋南洋诸国发展商贸。市舶司每年从海上贸易中抽税近200万贯,进出口总额约为2000万贯。商业信用非常发达,从北宋到南宋,陆续出现了便钱(类似于银行汇票)、现钱公据(类似于现金支票)、茶引、盐引、香药引、矾引(类似于有价证券)、交子与会子(法币)等商业信用。如果没有发达的商业信用,大宗的或者跨区域的市场交易是不可能达成的。

——摘编自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材料二   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16世纪初,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佣了1140名工人,其中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1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棉纺织业作为新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业也迅速扩张。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

——摘编自【英】E.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工业发展的阶段及每个阶段的阶段性特征。

 

查看答案

法制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法典的缘起与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组成方式有相同之处……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还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

——田涛《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接触与碰撞》

材料二   新兴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垄断法律坚决要求把成文法律公布出来以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和其他权利。汉文帝接受贾谊的“儒家‘兴礼乐’更新秦朝法律‘刑不上大夫’”的建议。汉律规定对普通人犯随时逮捕对有贵族官僚身份的人犯如需要逮捕的必须先奏请皇帝批准逮捕后不加刑具以示宽容。刘邦时法令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吕后、惠帝时规定“市井子孙不得为官吏”。

——据李小兵《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整理

材料三   罗马帝国时期查士丁尼皇帝敕定的《法学总论》中明确界定:“法学是关于神和人的事物的知识,是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科学。”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任何人都享有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法制史学者将唐高宗时颁行的《唐律疏议》与“罗马法”相提并论,并视之为古代中华法系的代表著作。《唐律疏议》首篇开宗明义:“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可见中国传统的法律思想实质上是“以法制国(therulebylaw)”而不是“法治(theruleoflaw)”,不过是君主用刑罚律令来控制臣民罢了。

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与罗马在法治方面有哪些相似点

2对比材料二、三指出古代中国与罗马法律在保护对象、立法理念、经济主张等方面有何不同

 

查看答案

日益蔓延的欧债危机导致欧盟和欧元区成员国间的经济差距空前扩大核心和外围国家的壁垒分明也造成了核心与外围国家有关“刺激”和“增长”的政策博弈。这能看出    

A.欧盟经济实现了真正的一体化      B.大国主导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C.欧洲政治经济发展出现不平衡      D.欧洲一体化中体制性缺陷显现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1750—1850年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阶段1840—1919年是中华文明浴火重生的岁月1917—1937年是苏式社会主义文明诞生走向强大的关键时期。作者该论述的共同标准是    

A.经济发展模式发生变化        B.民主政治制度全面确立

C.工业文明占据主导地位         D.启蒙思想发挥指导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