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赞成香港是被英国占领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追溯香港被割占的历史,下列与之相关的条约
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仔细观察下面两幅不同时期的山东地图,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区
A.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 B.行政区划范围由小到大
C.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 D.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
明太祖说:“(元)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上下蒙蔽故也……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为此,明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A.消除地方割据 B.废宰相,加强皇权
C.废行行省,设三司 D.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控制
贾谊在《治安策》中建议:“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西汉政府采取的哪项措施反映了这一主张
A.剥夺列侯的爵位 B.设置通判负责监督
C.颁布“推恩令”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史载周公以宗法维系政治制度,有大宗,有小宗。如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周天子为鲁国小宗 B.鲁国国君一定是大宗
C.周天子为鲁国的大宗 D.周天子与鲁国国君并无关系
不同的史书呈现不同的世界,也体现了对世界认识角度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世纪基督教史学的世界,等于基督教传播所及的世界。这个世界以欧洲为主体,外于此者,按基督教教理,除了圣地巴勒斯坦,都是应受天谴的异教土壤,理应排斥在沐受神恩的这个世界之外。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司马迁所著《史记》,主体是中国,但涉及范围几乎是亚欧大陆的一半,这是中国人已知的世界史。
——根据吴于廑《世界史·总序》
材料三 《海国图志》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钩稽贯串,创榛辟莽,前驱先路。大都东南洋、西南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八,大小西洋、北洋、外大西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六。又图以经之,表以纬之,博参群议以发挥之。何以异于昔人海图之书?曰:彼皆以中土人谈西洋,此则以西洋人谈西洋也。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序
材料四 我国1962年出版的世界近代史教材《世界通史·近代部分》的第一章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而1992年出版的《世界史·近代史编》的第一章是“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同一时期东方中国和日本”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史书在认知世界方面存在的局限。
(2)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在对世界的认知视野上有何重大变化?结合中外历史发展进程,分析其变化原因。
(3)推断材料四两种教材关于世界近代史开端各自所用的角度。请分别用此两种角度阐述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