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光绪二十年,郑观应的《盛世危言》面世, 朝野震动,各界人士纷纷争阅,求书者络绎不...

光绪二十,郑观应的《盛世危言》面世, 朝野震动,各界人士纷纷争阅,求书者络绎不绝,一印再印仍不敷需求,甚至科场考试也常以书中所谈时务为题目。该书畅销的背景是

A.科举考试的改革                 B.市民阶层的需要

C.近代工业的兴起                D.民族危机的深重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知识并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的关键信息《盛世危言》,可以看出是解决社会危机的书籍,再结合“光绪二十年”,可以看出背景是民族危机的加重,故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科举改革,只是提到内容,故A项排除。题干中“各界人士”,可以看出不仅仅是市民阶层的需要,故B项排除。此题根据提示应是19世纪末,近代工业兴起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故C项时间不符,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早期维新思想 【名师点睛】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先后爆发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结束了专制制度,但真正的民主共和没有实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爆发了要求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中西近代化的路径是不同的。西:思想——制度——器物;中:器物——制度——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布政使一职始创于北宋赵匡胤统治时期,是为了分拆节度使的财政大权,以此削弱割据势力。此制一直延续到清朝。1853年湖南巡抚骆秉章在长沙开设厘局(税务机关),“以亲信裕麟总之,藩司(布政使)列衔画行,莫能问其数”。布政使被督抚“一脚踢开”意味着

A.现代财政制度的正式建立             B.清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削弱

C.地方权力制衡制度的建立             D.中央掌握了地方财政权力

 

查看答案

某时代社会发生巨大变化:婚姻“不问阀阅”,科举“不闻世家”,教育“广开来路”,社交“不限士庶”,文学从“雅”到“俗”,绘画从宗教画、政治画为主到山水画、花鸟画为主。这个时代应为

A.西汉               B.魏晋

C.隋唐              D.宋朝

 

查看答案

1900年,在甘肃敦煌发现的木刻印刷物《金刚经》,末尾题有唐“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等字样。扉页上是释迦牟尼说法图。印品雕刻精美,图文浑朴凝重,印刷浓厚匀称,清晰显明。由此判断正确的是

A.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          B.唐代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代

C.此经书是我国最早的印刷品          D.印刷术推动佛教在中国传播

 

查看答案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引用当时的谚语说:“百里不贩樵(柴火),千里不贩籴(买入粮食)。”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司马迁瞧不起商贩               B.交通不便制约商业发展

C.百姓普遍视商为末               D.谚语不能反映社会经济

 

查看答案

“太”:现代汉语解释为“过于、很、高、大”等,在日语中有“粗、胖”之义,韩语中有“大的、最初”等意思。“祭”:现代汉语解释为“对死者表示追悼的仪式”,在日语和韩语中,除了这层意思,还增加了“节日”的用法,如“樱花祭”。可见中、日、韩三国

A.存在文化共通之处            B.曾经同族同宗同文

C.古代崇尚儒家思想             D.自古和睦形同一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