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地方主义不为国家效劳,还在面临外来威胁时造成了地区间的争夺,使得国家衰落。……改变这种困境的是1937年后日本的全面入侵。民族主义被赋予了一种具体而又明确的内涵。”该学者试图提出的主要观点是
A.地方主义是造成国家衰落的主要原因 B.帝国主义侵略加剧地区间对抗
C.全民族抗战促进了中央与地方的整合 D.近代民族主义的观念开始形成
1929年《大公报》刊登一则《离婚法论》卖书广告,称:“本书共二十余万言,有学说、有法条、有判例、有轶闻,足为解决离婚问题之圭臬,足供改进法律之参考。”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婚姻观念中法律意识增强 B.北洋政府加强法治建设
C.大公报专门提供法律帮助 D.西方法律开始传入中国
1905年,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团76名随从人员教育背景表,这反映出
考察团 | 留学 | 国内新式学堂 | 科举 | 不明 |
戴、泽考察团 | 12人 | 10人 | 19人 | 9人 |
27.91% | 23.26% | 44.19% | 20.93% | |
戴、端考察团 | 12人 | 10人 | 15人 | 7人 |
36.36% | 30.30% | 45.45% | 21.21% |
(说明:具有多种教育背景者则重复计算,因此各种教育背景者所占百分比相加超过百分之百。)
A.清政府决意进行改革 B.教育格局新旧并立
C.新式教育的迅猛发展 D.宪政改革人才充足
买办亦称“康白度”(葡语comprador),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服务的中间人和经理人。鸦片战争后,废止公行制度,外商乃选当地中国商人代理买卖,沿称买办。其性质既是外商的雇员,也是独立商人。下列关于买办阶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买办是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中产生的特殊阶层
B.买办是西方国家在军事和经济上侵略和控制中国的工具
C.买办因其身份特殊,在政治、经济和法律上都是独立的
D.买办阶层倡导和推动了洋务运动,催生了民族资本主义
光绪二十年,郑观应的《盛世危言》面世, 朝野震动,各界人士纷纷争阅,求书者络绎不绝,一印再印仍不敷需求,甚至科场考试也常以书中所谈时务为题目。该书畅销的背景是
A.科举考试的改革 B.市民阶层的需要
C.近代工业的兴起 D.民族危机的深重
布政使一职始创于北宋赵匡胤统治时期,是为了分拆节度使的财政大权,以此削弱割据势力。此制一直延续到清朝。1853年湖南巡抚骆秉章在长沙开设厘局(税务机关),“以亲信裕麟总之,藩司(布政使)列衔画行,莫能问其数”。布政使被督抚“一脚踢开”意味着
A.现代财政制度的正式建立 B.清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削弱
C.地方权力制衡制度的建立 D.中央掌握了地方财政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