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拓跋澄传》
材料二 南朝将领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后发出感慨:“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洛阳伽蓝记》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产生的影响。
(3)严格地说,迁都洛阳非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但我们一般视其为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为什么?
从如下对比表中,得出的信息是( )
年代 | 收入(单位:贯) | 支出(单位:贯) |
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 | 15085万余 | 12677万余 |
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 | 12625万余 | “所出无余” |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 | 11613万余 | 13186万余 |
A.北宋中期财政入不敷出,导致积贫局面
B.“三冗”“两积”引起社会危机
C.养兵、养官巨额费用是国库空虚的主要原因
D.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及高额赔款是财政危机的因素之一
司马光评价王安石变法时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唯恐不迨。”司马光的说法( )
A.完全是保守势力的政治攻击 B.实事求是地反映了现实问题
C.既是政治攻击也反映了客观问题 D.只是代表了其个人的偏见
《通典·田制》规定的授永业田,“亲王百顷(注1顷等于100亩),职事官正一品六十顷,郡王及职事官从一品各五十顷,国公若职事官正二品各四十顷……云骑尉、武骑尉各六十亩”丁男给永业田二十亩。这反映出唐朝的均田制
A.土地兼并没有彻底解决 B.有效的限制了土地兼并
C.对官僚贵族具有特殊优待 D.授田主要以军职人员为主
春秋时期,管仲相齐,提出“相地而衰征”的改革措施。其实质是( )
A.确立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 B.巩固与维护井田制
C.承认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 D.建立封建地主的经济制度
面对宗教改革,天主教会的应对措施有( )
①停止出售赎罪券
②加强对神职人员的监督
③改组宗教裁判所,扩大惩治范围
④宣布新教是异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