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春秋决狱》记载:父亲和别人斗殴,儿子相救,误伤父亲。官府认为儿子应按律处死。但...

《春秋决狱》记载:父亲和别人斗殴,儿子相救,误伤父亲。官府认为儿子应按律处死。但董仲舒认为儿子的动机不是打父亲,理应免罪。这反映了西汉时期

A.孝治天下       B.儒学独尊

C.原心定罪      D.刑主德辅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董仲舒根据孔子的观点,认为儿子的动机不是打父亲,所以应免罪。这体现了他以动机作为判案的依据、这叫原心定罪,所以C正确;孝治天下虽是西汉治国理念,但儒家独尊无法体现,排除B;以父子关系否定法律,体现伦理纲常为主、以刑法为辅的断案思想,应该是德主刑辅助,所以排除D;当然也将仁爱、以人为本思想体现在断案中,但是无法断定孝治天下,排除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西汉原心定罪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认为,分封制是人口和土地的再编组,它的实行对原族群的血缘关系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使那些姬姓以外的氏族人群被包围、分解、隔绝、控制了。从长远来看,分封制

A.实现了资源的重新分配          B.瓦解了原有的血缘关系

C.维系了政权的长期稳定          D.促进了区域间文化融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上,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材料二 孝文慨慕华风,力变夷俗,始迁洛邑,根本既虚,随而崩溃,……。

材料三 孝文帝此举为深化改革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中原地区经济的恢复和政治统治秩序的稳定,为民族融合注入了新的活力,是北魏政权进一步封建化的有力保障。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孝文帝在政治上将要进行哪一重大举措?他为何要这样做?

(2)材料二、三反映了人们对孝文帝上述重大举措的不同态度或观点。你对孝文帝这一举措持什么态度或观点?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是而且最重要的是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第二是任何人都有自愿替被害人要求赔偿的自由,第三是向公民法庭申诉的权利,这一点据说是群众力量的主要基础,因为人民有了投票权利,就成为政府的主宰了。

材料二 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的确,一切所谓政治革命,从头一个起到末一个止,都是为了保护财产而实行的,都是为了保护一种财产而实行的,都是通过没收(或者也叫作盗窃)另一种财产而实行的。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梭伦改革维护了“人民”的哪些权利?这体现了雅典 民主政治的哪一突出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的哪些措施具有“政治革命”的性质。 分析梭伦采取这些措施的原因。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公元前6世纪,梭伦在雅典实行改革,公元前4世纪,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可以说,这是东西方不同国度在几乎相同历史时期实行的变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梭伦的诗歌)

其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 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

其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其三: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 了梭伦怎样的改革思路?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梭伦改革的最重大的成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之后,“秦无敌于天下”的原因。

(3)两次变法都涉及“法治”,两者内涵是否相同?为什么?各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查看答案

德国宗教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    )

A.天主教会到德国兜售赎罪券  

B.马丁·路德提出宗教改革的政治主张

C.加尔文在瑞士日内瓦进行宗教改革试验

D.天主教会对德国的压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