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北宋时期,四川有个文人献诗成都知府说:“把断剑门烧栈道,西川别是一乾坤。”成都知...

北宋时期,四川有个文人献诗成都知府说:“把断剑门烧栈道,西川别是一乾坤。”成都知府赶紧上报朝廷。宋仁宗批复说:“老秀才要官耳,不足治也。给他个小官。”作为个案,它可以佐证当时

A.地方割据的隐患严重                 B.儒家信仰得以重建

C.君主集权程度逊于前代               D.政治风气较为开明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据材料文人献诗、知府上报、皇帝批复,由此可知政治风气较为开明,故 D项正确。据材料“成都知府赶紧上报朝廷”可知并非地方割据,故 A 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儒家信仰得以重建,故 B 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君主集权程度逊于前代,故 C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朝政治特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父为宰相子为谏官,若政有得失,不可使子论父”。因此唐代规定宰相大臣子弟不得担任御史和谏官。这项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规范谏议制度             B.巩固儒家伦理

C.防止腐败滋生             D.削弱宰相权利

 

查看答案

《旧唐书·职官三》记述,御史大夫、中丞之职,“掌持邦国刑宪典章,以肃正朝廷”。宋代御史台还特设检法官,“掌检详法律”。元朝《台纲》规定:“诸官司刑名违错、赋役不均、擅自科差、造作不如法者,委监察纠察。”这表明

A.司法监督是古代监察机构的重要职能 

B.监察机构有权制定并监督法律的实施

C.监察职能的调整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 

D.法律体系的完善推动司法机构的独立

 

查看答案

有一次,唐太宗发现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他,但负责审理的戴青说:“法者,国家之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太宗被迫收回成命。该材料反映了

A.以法治国的理念                      B.君主受制于法律

C.法律具有权威性                      D.谏议制的有效性

 

查看答案

自唐初至武后时期,主要派遣御史监军。玄宗开始,改派宦官监军,一方面派宦官担任出征军队的都监,一方面在各藩镇设置监军使,以监护将帅,控制军队。这一变化反映了

A.监察体系的不断完善                  B.军事指挥系统的紊乱

C.地方割据势力的削弱                  D.中央权势集团的消长

 

查看答案

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