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894年7月11日《申报》发表《战必胜说》一文,从中国传统的战胜之道——天时、...

1894年7月11日《申报》发表《战必胜说》一文,从中国传统的战胜之道——天时、地利、人和进行分析,认为日本海口众多,出处可攻,此失地利;党派林立,人各一心,又失人和;而东京地震是天心示警,此天时也。而中国自仿行西方以来,“凡事皆一洗因循之习”,军队历练,民众同仇,所以对日本“尚何有惧哉”?这表明:

A. 国人对国情分析的透彻  B. 中国已经做好战争准备

B.C. 国人的心态盲目自信  D. 日本丧失天时地利人和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材料所讲的是甲午战争前中国人对日本、中国情况的分析,这表明中国并没有认清当时的情况,也就是盲目自信。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战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些日本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

A. 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B. 掩盖了日本对华侵略的战争本质

C. 突出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D. 表明了中国备受异族压迫的事实

 

查看答案

甲午战争后,李鸿章曾试图派出使节谒见英国女王,希望英王出面劝止日本割占台湾。但是英国政府拒绝此次觐见,声称:“君主接见外国使节,不符合一般外交惯例,也不合乎英国宫廷习惯。”这次外交失败的实际原因可能是

A. 英国默许和支持日本对华侵略

B. 英国女王是“虚君”,统而不治

C. 不符合国际外交惯例

D. 李鸿章缺乏国际外交常识

 

查看答案

“20世纪70、80年代的苏联青年人都是出生于卫国战争之后,他们被告知自幼生活在无比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之下,当长为青年人之后又被告知生活在‘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中。但“最发达”的社会制度却无法提供足够的生活用品;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里,从来没有机会真正表达自己的意愿;官僚的子女拥有无可比拟的机会,而普通人家的子女在社会的下层挣扎,连改善命运的机会也极其渺茫。……”上述材料表明

①军备竞赛加剧了苏联的经济负担

②当时的苏联政治经济危机严重

③信仰丧失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④“腐败”问题困扰着苏联社会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下图是一幅“赫鲁晓夫在窥探西欧共同市场”的漫画,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①讽刺了苏联面对西欧共同市场的矛盾心态

②反映了美苏两极格局下欧洲社会的分裂

③窥探的原因是希望加入欧洲一体化发展模式

④窥探的结果是纠正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

有一则笑话讲道:苏联领导人坐火车旅行,铁轨到了尽头,火车停下。为了使火车继续前进,四位领导人分别下达了命令:

①“把后面的铁路接到前面去,火车继续开!”

②“把火车拆了,到有铁轨的地方再拼装起来!”

③“给我调100万劳改犯来,修不通铁路,统统枪毙!”

④“立即发动无产者搞星期六义务劳动,修铁路,直通共产主义!”

该笑话调侃了前苏联几个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措施。其中调侃戈尔巴乔夫改革措施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