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钓鱼岛的相关记载,最能说明钓鱼岛列岛属于中国领土的是
A. 1534年,明朝册封使陈侃所著《使琉球录》(琉球,指当时的琉球群岛,今属日本冲绳县)记载,“过平嘉山,过钓鱼岛屿,过黄毛屿,……目不暇接”
B. 1556年,郑舜功赴日本考察后所著的《日本—鉴》中记载:“……相去回头(回头,指回头屿)百六十里,钓鱼屿,小东(管辖)小屿也(小东,明朝人对台湾的一种称呼)”
C. 1785年日本人林子平在《三国通览图说》附图中,将钓鱼台(即钓鱼岛)等岛屿的着色与中国大陆相同,与琉球不同
D. 1876年日本陆军参谋局绘制的《大日本全图》中不包括钓鱼岛列岛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 结论 |
A | 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 中华民族陷入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之中 |
B |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 | 清王朝统治宣告结束 |
C | 1972年尼克松访华 | 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
D | 1991年12月21日 | 《阿拉木图宣言》签署 |
1894年7月11日《申报》发表《战必胜说》一文,从中国传统的战胜之道——天时、地利、人和进行分析,认为日本海口众多,出处可攻,此失地利;党派林立,人各一心,又失人和;而东京地震是天心示警,此天时也。而中国自仿行西方以来,“凡事皆一洗因循之习”,军队历练,民众同仇,所以对日本“尚何有惧哉”?这表明:
A. 国人对国情分析的透彻 B. 中国已经做好战争准备
B.C. 国人的心态盲目自信 D. 日本丧失天时地利人和
有些日本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
A. 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B. 掩盖了日本对华侵略的战争本质
C. 突出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D. 表明了中国备受异族压迫的事实
甲午战争后,李鸿章曾试图派出使节谒见英国女王,希望英王出面劝止日本割占台湾。但是英国政府拒绝此次觐见,声称:“君主接见外国使节,不符合一般外交惯例,也不合乎英国宫廷习惯。”这次外交失败的实际原因可能是
A. 英国默许和支持日本对华侵略
B. 英国女王是“虚君”,统而不治
C. 不符合国际外交惯例
D. 李鸿章缺乏国际外交常识
“20世纪70、80年代的苏联青年人都是出生于卫国战争之后,他们被告知自幼生活在无比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之下,当长为青年人之后又被告知生活在‘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中。但“最发达”的社会制度却无法提供足够的生活用品;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里,从来没有机会真正表达自己的意愿;官僚的子女拥有无可比拟的机会,而普通人家的子女在社会的下层挣扎,连改善命运的机会也极其渺茫。……”上述材料表明
①军备竞赛加剧了苏联的经济负担
②当时的苏联政治经济危机严重
③信仰丧失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④“腐败”问题困扰着苏联社会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④ D. 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