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全会提出了当前发展农业生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经济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的所有权和自主权必须受到国家法律的切实保护;…….公社各级经济组织必须认真执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按照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计算报酬,克服平均主义;社员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任何人不得乱加干涉;……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材料二 就经济方面来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年)
材料三 要加快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继续发展各类市场,着重发展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完善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流通体制,健全市场规则,加强市场管理,清除市场障碍,打破地区封锁、部门垄断,尽快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进一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中共十五大决议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有权和自主权受到国家法律切实保护”的规定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2)据材料二指出,打破僵化模式的关键是什么?概括说明要实现这一关键目标必须解决好哪些的问题?
(3)据材料一、二、三分析,在改革进程中,我国对市场地位的认识是怎样不断深入的?综上分析,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早期典型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表
时 间 | 名 称 |
1866年 | 上海发昌机器厂 |
1873年 | 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
1878年 | 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27年,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935年,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货币制度改革。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地域分布上有何特点?为什么?
(2)依据材料二,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各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
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材料二 (吴江县)绫绸之业,宋元以前唯郡人为之。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往雇郡人织挽。……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郡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其童稚挽花,女工不事纺绩,日夕治丝。
——《吴江县志》卷三十八
(1)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出现了哪些近代经济因素?出现这些因素的政治经济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市镇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在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呈现怎样的发展状态?
下列有关我国对外开放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A.经济特区的设立使我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第一步
B.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加快了我国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
C.严格限制外资企业对内投资
D.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说明当时我国( )
类别 年份 |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 | 集体工业 | 城乡个体工业 | 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
1978年 | 77.6 | 22.4 |
|
|
1997年 | 25.5 | 38.1 | 17.9 | 18.5 |
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 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C.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D.市场经济逐步形成
1979年初,一条牙膏广告在《天津日报》登出,这是文革后中国内地第一个出现在报纸上的商业广告。香港《大公报》评论道:“广告的出现犹如一声长笛,标志着中国经济的巨轮开始起航。”与这一事件相关的背景有:①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 ②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 ③天津作为沿海港口城市被开放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