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

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业部门就职,在政治上基本上是清政府的拥护者。1905年前后留日学生近万名,其中公派主的相当部分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出现此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途               B.清廷存在合理性丧失

C.国内武装起义的推动               D.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词是“公派”和“1905年前后”。因为是政府公派留学生,除非政府出问题,留学生一般是不会反对政府的;联系到1905年清政府实行预备立宪,结果却建立起“皇族内阁”,表明清廷根本无意进行改革。亲身接触到近代宪政的留日学生才会对清政府失去希望,转向革命,故B项正确,C项错误;1905年清政府才废除科举制,故A项错误;甲午战争发生在19世纪末,故排除D。所以选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背景 【名师点睛】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中的作用: 1、促进了中国军队建设的近代化: 洋务运动中,湘军、淮军逐渐取代了八旗绿营等旧式军队,兴建北洋、南洋和福建艺支海军,促进了我国军队建设的近代化。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制造局、湖北枪炮厂等。 2、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近代化进程: 洋务运动筹办了民用厂矿企业,这些企业包括采矿、冶炼、交通运输及纺织业等、较重要的有福州般政局、开平矿务局、电报总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这些企业采用了机器大生产,引进一大批的机器设备与技术,使中国有了自己的近代化工业,生产出了自己的工业产品,也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在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中,产生了大量的产业工人。 3、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文化教育的近代化进程: 为培养新式洋务人才,洋务派创办了新式学堂,如京师同文馆等一批“西文”“西艺”学堂;兴办了一批专门培养军事、科技、制造、矿务等方面人才的学堂,如邓世昌、刘步蟾毕业的福州船政学堂;派遣留学生,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近代人才”,如著名工程师詹天佑曾留学美国。这一切措施,对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4、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 “师夷长技以自强”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且在19世纪80-90年代,洋务派中分化出了早期维新派,如冯桂芬、王韬、郑观应等,提倡设议院,从更深层的政治制度方面改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前进到一定阶段后,解决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的两大问题就愈发成为打开中国近代化前进通道的首要的,第一位的问题。”下列史实中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戊戌变法                    B,中华民国的建立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查看答案

清朝制定了详密的文书制度,皇帝下达的文书有制、诏、诰、敕、谕等;臣工上奏的文书有题本、奏本、奏折、表文、笺文等;各衙门间则用咨呈、咨文、札文、呈文等。这些规定

A.确保了清朝政会畅通、高效行政         B.划分了严格的尊卑等级秩序

C.说明清朝开创了古代文书制度           D.标志着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查看答案

《马可波罗行纪》记述,元朝时期“所有的契丹人,即契丹省的居民,都被迫离开旧都,而迁居新都。”这里的“契丹省”指的应当是

A.岭北行省         B.辽阳行省         C.甘肃行省       D.云南行省

 

查看答案

《宋代宰辅制度研究》一书指出:宰辅是历代帝王治理国家的辅佐大臣,在古代政治体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中国古代宰辅制度尽力了三个阶段的变化。这三个阶段依次是

A.三公制、三省制、军机制                B.三公制、大部制、内阁制

C.三公制、三省制、大部制                D.三公制、三省制、内阁制

 

查看答案

“儒家不是不强调法律,儒家强调的是习惯法,就是君主与士人共治的法律。”材料中“习惯法”的含义是

A.以宗法血缘为依据的贵贱有序             B.以仁政为核心的政治理念

C.以君权神授为基础的理论体系             D.以理学为主导的官方哲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