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在1946年初就写道:“想和俄国人共同统治德国,只能是痴心妄想。同样痴心妄想的,是认为俄国人会和我们一起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礼貌地撤出,然后在这个真空中产生一个健康又和平,稳定又友善的德国出来。我们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在我们的德国部分建立一种独立的形式,让它具备足够的满足,足够的安全和足够的优势,不受制于来自东方的威胁二宁肯要一个分裂的德国,至少让其西部成为对付极权主义势力的缓冲器,也不要一个势力范围直达北海的统一的德国。”
材料二 苏联对美国的评价是,美国企图把德国和欧洲拉进资本主义阵营,成为它的卫星国。在反对希特勒德国的战争中形成的“不自然的联盟”业以烟消云散,东西方的冲突从此开始。二作为对立物,斯大林创立了“两大阵营理论”:一方面是自由的社会主义国家,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朝着一个公平社会的和平发展和它的壮大,旨在制止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
《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史实,指出美苏的政策,概括指出两国产生如此外交政策的依据。
(2)依据材料三,分别指出图一和图二反映的历史现象。作为历史材料,图一类型的材料与图二在历史研究中有哪些不同?
(3)综合上述材料,简述二战后国际格局演变的主要历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各国建立外交关系示意图》
一条外交原则是否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适用范围。求同存异的外交原则不但可以用来处理中国同亚非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而且还适用于处理中国同社会主义国家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
—摘自袁野《试论中国周边外交的基本原则》
材料二 外交固然与国势、国力密切相关,并与军事、经济实力相辅相成,然而,外交终归不是军事、不是经济。作为国家对外的重要手段,外交对于任何国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强国有强国的外交,不能因其强而称其有;弱国有弱国的外交,不能因其弱而谓之无。
——摘自《评“弱国无外交”》《外交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1)依据材料一,指出新时期中国外交布局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求同存异”方针具有“持久的生命力”的原因。
(2)提炼材料二中作者的核心观点,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至少两例)。(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公元前4世纪中叶的秦国在政治上出现了“革命’,性变化。该变化的影响在东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足可以与古希腊城邦政治的出现相比拟。中国与古希腊一样,贵族社会危机终于导致贵族制度的“民主化”。农民上升为“武士”,摆脱贵族大家族控制,取得了爵位,亦即将贵族的旧等级移臵于中央集权国家的新环境之中。
材料二 近代西方历史中,政治的合理性往往与人民一词相联系。主持审判查理一世的大法官以英王反与人民的契约为名,判处国王死刑。北美大陆会议代表们认为“滥用职权和强取豪夺的行为表明政府企图把人民臵于专制暴政之下”,遂决定与英国决裂。法国大革命期间,“组成国民议会之法国人民的代表认为,无视、遗忘或蔑视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因此需要制定《人权宣言》。
(1)依据材料一,指出“革命”的含义;并结合所学说明中国与占希腊变化的相似之处。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人民”一词在上述各国代表的主要群体;并概述“政治的合理性往往与人民一词相联系”的原因。
1961年6月,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的筹备会议召开,确定了参加不结盟国家会议的条件:奉行不结盟的独立政策;支持民族解放运动……不在本国领土上为大国提供军事基地;等等。可见,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
A.可化解两大阵营间的矛盾
B.必将形成新的国际军事集团
C.有助于国际政治的民主化
D.直接推动了两极格局的瓦解
1974年,欧共体执行主席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这表明( )
A.欧共体成为经济政治实体 B.资本主义阵营瓦解
C.世界多极化局面已经形成 D.西欧力求摆脱美国控制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第六次代表大会关于政治形势的决议》指出:“第一次革命高潮提出的,我们党过去宣传的政权归苏维埃的日号,曾是使革命和平发展,使小资产阶级清除其幻想的日号。现在和平发展和使政权无痛苦地转归苏维埃已不可能,因为政权事实上已转移到反革命、资产阶级手中。现在只有彻底消灭反革命的资产阶级专政才是正确的日号,只有得到贫苦农民支持的革命,无产阶级才能完成这个任务,完成新高潮的任务。”材料中“新高潮”指的是( )
A.二月革命 B.十月革命
C.巴黎公社革命 D.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