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五年(1740年)颁布的《大清律例》中规定,农业雇工、佃农与地主“平日共坐共食,彼此平等相称,不为使唤服役,素无主仆名分者,亦无论其有无文契年限,俱依凡人科断”。该规定表明( )
A.清政府加强了对农业雇工、佃农的人身控制
B.农业雇工、佃农的法律地位得到提升
C.农业雇工、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得到加强
D.农业雇工、佃农、地主三者间不再有任何关系
《汉书·食货志》中曾有如下的描述:“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田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材料认为导致土地兼并的原因是( )
A. 井田制的实施 B. 统治者的残酷剥削
C. 自然灾害频繁 D. 土地可以自由买卖
“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经界,……上下相诈,公田不治。”材料反映的现象是( )
A.分封制的崩溃 B.商品经济繁荣
C. 井田制逐步瓦解 D.土地私有制确立
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记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由此看出自耕农经济的特点之一是( )
A.精耕细作 B.具有脆弱性
C.千耦其耘 D.男耕女织
《华阳国志》中记载:岷山多梓、柏、大竹,颓随水流,坐致材木,功省用饶。又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材料反映的是下列哪个水利工程的功效( )
A.芍陂 B.都江堰 C.白渠 D.郑国渠
中国农耕经济在起源时就形成了明显的区域特色。下列考古材料最能反映黄河流域原始农业特点的是( )
A.碳化粟粒 B.储粮窖穴 C.猪骨骨骸 D.稻谷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