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西周开国之初直到春秋战国,中国城市建设发展史上经历了两次城市建设高潮。第一次,在西周300余年间……其分封的诸侯国由最初的71个发展到1 200个之多。第二次,下及春秋战国,随着周王朝统治的衰落,特别是由于各地国土开发和经济发展,各诸侯国也不断增建新城……到战国末期,城市分布范围更广,除主要集中于陕西关中的浸渭谷地到憧关以东的黄河中、下游地带,以及淮河流域外,长江流域巴、蜀、吴、越、楚郢等地也有零星分布。
——摘编自《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与分布》
材料二 宋代是一个市镇机能转变的过渡时代。……原有以行政及军事机能为主的城镇,也逐渐蜕变转化为商业及贸易的重要据点,这种商业化的趋势,直到明清,传统的市镇均脱离了它的原始含义,而以商业机能为标准。……到15世纪末(尤其是明成化、弘治年间), 出现了江南市镇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摘编自《明清时期的江南市镇》
材料三 在马可·波罗时代预言东方代表着城市和文明的未来是合乎情理的。然而到了1600年左右,从漳州的码头和货栈可以明显地看出,中国城市的活力开始消散。……专制集权的强大进一步减缓了亚洲城市的发展进程。……专制政权到处任意征税、没收财产,以宫廷喜好行事,破坏了对企业家的激励机制。……在新儒家学者的影响下,中国限制勇敢的探险活动,使沿海的城市遭受损失。
——摘编自乔尔·科特金《全球城市史》
材料四 就整个欧洲而言,1800年左右,超过10万人的城市只有23个,城市人口总数只有550万,而到1 900年,超过10万人口的城市则达到了135个,城市人口总数达到了4600万。在这100年中,人口达10万以上的欧洲城市,其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1.79%。城市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2.15%。如果放宽尺度,把有一万人口以上的城镇,作为真正的城市化的总标志,那么英国和荷兰就是欧洲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
——摘编自都宏桂《城市化与近代西方的杜会变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两次城市建设高潮的主要表现。并结合史实分析其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以来市镇功能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17 世纪前后中国城市活力“开始消散”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四,概括作者衡量1800年以来欧洲城市化发展的指标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此时欧洲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
1933年,在美国芝加哥举办了主题为“一个世纪的进步”世界博览会。围绕这个主题大会修建了名为“科学馆”的展览馆,适合陈列在该馆的展品有( )
① 珍妮纺纱机 ② 内燃机 ③ 电话 ④ 计算机
A.①② B.①④ C. ③④ D.②③
下图是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示意图。图中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 工业革命的开展
C.海外殖民地的拓展 D.外来移民的涌入
有学者认为英国“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这里的“种种有利力量”包括( )
① 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 ② 英国率先开辟新航路
③ 圈地运动的开展 ④ 代议制立宪政体的确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768年,英国人安东尼· 培根开始从事黑人奴隶贸易。8年后,他已经赚了7.6万英镑,他用这笔钱在英国开了一家铁厂。几年以后,这家铁厂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他本人也成为著名的工业家。这一事例说明( )
A.工业革命己经完成
B.英国殖民扩张兴起
C. 殖民掠夺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
D.英国是“海上霸主”
在今天澎湖岛天后宫中仍竖立着一块石碑,上面记载了1604年明朝将领沈有容率兵成功地从“红毛番韦麻郎”手中收复被其强占的澎湖岛的事迹。该石碑中提到的“红毛番”指的是( )
A.英国 B.葡萄牙 C.西班牙 D. 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