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古代制瓷业发展历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商朝时期开始出现原始的陶瓷
B.魏晋南北朝时北朝烧制出白瓷
C.明朝时期创造了中外闻名的珐琅彩
D.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
下图是甲骨文中三个字,依次是“丝”、“桑”和“蚕”。能正确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①中国的丝织业不晚于商朝②商朝的农业比较发达
③本材料可用来直接证明商朝已有种桑养蚕的历史
④商朝时人们的主要衣料是丝织品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苏洵在《田制》中指出:“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已(富民)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的是( )
A.租佃式经营 B.自耕农式经营
C.田庄式经营 D.千耦其耘式经营
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逐渐取代井田制,对这一变化起推动作用的是( )
①荒地被大量开垦②“初税亩”等新税制的实行
③诸侯国的兼并战争④诸侯国的变法运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
A.生产经验的积累总结 B.生产组织的规模扩大
C.水利设施的日益完善 D.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
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绵,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似神仙。”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
B.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
C.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
D.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