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嘉庆道光时期,士商相混的现象非常普遍。在当时的历史文献中,“绅商”或“儒商”这样的词汇使用频率很高。绅商这个群体,拥有相当的经济实力,又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成为很多大、中城市乃至部分乡镇最有权势的在野阶层。这一现象
A.说明传统的四民观念已经解体
B.体现了封建国家放弃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C.是当时中国社会内部经济积累和历史转型的结果
D.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阶级结构变化的表现
康熙五十六年,清政府下令禁止人民前往南洋贸易。一位学者曾经指出:“沿海居民……深知水性,惯船务之舵工。水手不能胜任担负重物,以谋得一朝之食。或走险海中,为贼驾船,图目前糊口之计;其游手无赖,更无所事事。”这位学者认为海禁造成( )
A.国家海防力量有所增强 B.科技发展逐渐停滞
C.政府无法掌握国际变化 D.人民就业机会缩减
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到:“中国向来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了。今日关于中国……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 波罗的记叙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中国的财富就己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由此亚当·斯密认为中国经济停滞的根源是( )
A.农耕经济的落后 B.西方国家的浸略
C.人口压力的沉重 D. 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
明末思想家顾炎武在《吴中纪事》中指出:“富民有田而贫者多佃之,秋收之后,所得各居其半。”这反映了当时农村经济中的主要经营方式是( )
A.千耦其耘式经营 B.田庄式经营
C.自耕农式经营 D.租佃式经营
龚自珍在担任礼部主客司主事时曾说:“我朝藩服分二类,其朝贡之事… … 自朝鲜至琉球,贡有额,朝有期。西洋诸国,贡无定额,无定期。”龚自珍所述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
A.己经产生“开眼看世界”的思想
B.逐渐看清西洋诸国来华朝贡的实质
C.仍停留于“天朝上国”的政治幻想中
D.对西洋诸国不定期朝贡心存不满
麻曾是中国古入重要的纺织原科,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
A.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B.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C.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 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