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南京条约》的附件,英国攫取了领事裁判权,1943年,美国和英国放弃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这表明( )
A.中国取得了独立自主地位
B.抗战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C.中国的国际地位有所提高
D.民族平等原则在世界得到普遍认同
明清两代都强调以礼入法,制定有“留养”之条,即对犯有死罪的人,所犯死罪不在“十恶”范围的,如有祖父母、父母老而无养的,可奏请免将罪犯处决,以留下来养亲。这表明( )
A.“存天理,灭人欲”的深刻影响
B.封建法律程序的制定有着较大随意性
C.封建统治者对人性的尊重
D.纲常伦理对封建统治的重要性
古代的每个民族都喜欢“谈天说地”,西方人喜欢说“天上”,而中国人更喜欢说“天下”,甚至认为,“凡我族类,其心必同”,可以共“天下一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就不是一个“天下”,而是“不共戴天”。这说明古代中国的“天下”( )
A.是按照民族区域进行划分的
B.是从文化认同层面进行区分的
C.和近代“国家”概念基本相同
D.专指汉民族所在的中原地区
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以下史实到结论的推断,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
| 史实 | 结论 |
A. | 商鞅变法“废分封,行郡县” | 秦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
B. |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文化开始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
C. | 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 | 元朝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
D. | 明太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 | 明朝严禁中外通商贸易 |
梭伦说:“我赋予人民恰如其分的崇高地位,未曾剥夺他们的荣誉,也未曾给予过多的尊荣,权势之士因为财富遭受嫉妒,我保护他们免受一切危厄,我坚持立场,不偏不倚,不允许任何一方恃强凌弱。”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B.设立五百人会议
C.实行“公职津贴制” D.确立陶片放逐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实业投资热,是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它的主角是以盈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 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达到13.4%。”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二 “在中国经济史上,私营企业在1956年的集体消亡是独一无二的事件。……在百年现代化历程中,这是第五次,也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
——昊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材料二中导致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分析该事件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