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黄宗羲认为‘学贵履践,经世致用’,这种理论实践并重的教育学习观点和他深受阳明学...

“黄宗羲认为‘学贵履践经世致用’这种理论实践并重的教育学习观点和他深受阳明学中‘知行合一知行并处’密不可分。”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说明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首要任务 

B.肯定了人具有独立思考的权利

C.黄宗羲主张的目的在于倡导民主 

D.表明王阳明的心学具有积极精神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强调黄宗羲的治学思想,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没有强调教育和民主思想,排除AC;B项题干没有体现;根据“种理论实践并重的教育学习观点和他深受阳明学中‘知行合一,知行并处’密不可分。”可知黄宗羲深受阳明心学的影响,故D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的思想 【名师点睛】经世致用,这是中国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其特点是主张为学应求务实;统治者应“严以治吏”,关注民生;经济上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学说,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黄宗羲驳斥轻视工商业的传统思想,指出工商业和农业一样,都是“民生之本”,应该受到保护。顾炎武、王夫之主张文人多研究一些有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反对空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革命二十年,社会财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增加,“公共繁荣在大革命后任何一个时期都没有大革命以前20年中那样发展迅速。”

一方面是一个民族其中发财欲望每日每时都在膨胀另一方面是一个政府它不断刺激这种新热情又不断从中作梗点燃了它又把它扑灭就这样从两方面催促自己的毁灭。”

国家一直在进步。旧贵族丧失了原有的政治权力但他们获得了丰厚的补偿免缴了大部分的公共捐税资产阶级则获得了巨大的商业利益。旧贵族竭力维护自己的既有特权新资产阶级则竭力为自己谋取新特权。唯独农民在新时代没有得到任何好处相反他们被抛弃在死寂的农村权益无人过问压迫则花样翻新层出不穷。

“路易十四以后的朝代中政府每年都现身说法告诉人民对私有财产应持轻视态度。18世纪下半叶当公共工程尤其是筑路蔚然成风时政府毫不犹豫地占有了筑路所需的所有土地夷平了妨碍筑路的房屋。桥梁公路工程指挥从那时起就像我们后来看到的那样爱上了直线的几何美他们宁肯穿过无数不动产也不愿绕一个小弯。在这种情况下被破坏或毁掉的财产总是迟迟得不到赔偿赔偿费由政府随意规定而且经常是分文不赔。”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人工资收入状况

1851年与1755年相比18种行业名义工资及增幅表明农业工人、棉纺织业工人印刷行业工人和造船行业工人属于低增幅层名义工资收入增幅61.3%—69.6%律师、职员、医生、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及学者属于高增幅层同比增幅达234%—695.5%其余行业均属中增幅层同比增长约在92.8%—190.6%之间。

1755—1851年英国工人所有行业工人实际工资收入状况指数1851年为100

时间

1755

1781

1797

1805

1810

1815

1919

1827

1835

1851

指数

42.74

39.2

42.48

40.64

39.4

40.7

46.1

58.69

69.3

100

 

 

 

 

——田志勇《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从实际工资的角度看》《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03期第34~39页

阅读后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法国大革命前夕存在的严重的社会问题。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对英国不同社会群体经济地位的影响。

3分析上述材料所反映现象产生影响的共通之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朝时期对外国人以“宾客”相待。接待外国人热情有礼。接待外国人的地方叫“固鸿胪”接待外国人的导游翻译叫“译官”。唐朝时期中国人对他们也极为有礼。外国人云集的地方人们称之为“鸿胪寺”接待外国人的地方叫“礼宾院”对外国人也是以“宾客”相待的。明清时期称日本为“倭寇”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受日本侵略称日本人为“小日本”“东洋鬼子”。称西方人为“洋夷”、“洋人”。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称西方人为“洋鬼子”、“外国佬”。就是大清皇帝致英王的“上谕”中也称外国人为“外夷”。清朝的老百姓还管洋人叫“红毛”。

材料二 历史上,各国对中国有过各式各样的称谓。如:1.Seres(丝国):也称塞里斯,古希腊和罗马对中国西北地区及其居民的称呼,意思是“丝的”或者“丝来的地方”。2.China:中国的英文名是China,陶瓷在英文中也是china。3.Chink(清国人):源于清朝的“Ching”,在英文的俚语中也是中国人的意思,但带有贬义的味道。4.Chinees(西内逊):“西内逊”是荷兰语中专指华人的词,也含着对中国的贬义,这是由于那时中国的老弱、保守、落后。近代的西方人还有把中国人称为“中国佬”、“中国猪”、“黄祸”、“支那”,等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到近代中国对外国人态度的变化。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人对中国和中国人的称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查看答案

中国明朝和西方文艺复兴在思想和精神追求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所产生的社会效应完全不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不曾抵抗就做了俘虏/因为,夫人,您那美丽的眼睛射出的无形视线/将我捆缚起来,如同囚犯一般/当时我没有意识到预防爱神的纠缠/依然若无其事、自信地迈步向前/殊不知就在此刻,我的感情之苦/已经伴随着人间之痛一起涌起波涟。

——(意)彼特拉克《歌集》

材料二 李贽对这个社会具有理智上的关心,则属毫无疑义。这种关心和信仰自由有其相通之处,在于它的后面有社会经济的背景,也有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特别的关联„„他攻击虚伪的伦理道德,也拒绝以传统的历史观作为自己的历史观,但是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芝佛院(李贽居住、讲习的僧院)内供有孔子像,他途经山东,也到曲阜拜谒孔庙。在李贽看来,儒家的“仁”、道家的“道”和佛家的“无”彼此相通,他攻击虚伪的道德,但同样不是背弃道德。„„这些条件只能更把李贽构成一位特色鲜明的中国学者,而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的人物。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材料 由于中国特定的社会环境,这种追求人性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实在没有太多的空间得到释放和施展。当然,整个社会问题的解决,在当时,仅仅依靠一群文人的思想的力量远远不够。这些文人在当时不但不是社会的主流,有的甚至还是政府排挤打压的对象,所起的作用极为有限,再者封建制度的沉疴积重难返,已到了封建社会的沉暮之年,整个社会的衰落也是历史所趋。

——张犇《试寻文人画和人文主义之间的共性》

请回答

(1)材料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诉求?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诉求产生的社会效应。

(2)据材料二指出,李贽思想“特色鲜明”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其“不是一位类似欧洲式人物”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所学知识指出由于社会环境不同“追求人性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在当时东西方的不同影响。

 

查看答案

塞缪尔·亨廷顿认为尽管国家仍然是国际事务中的主要活动者它们却也正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主权、职能和权力……各国政府现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已失去了控制资金从他们的图家流出和流入的能力而且越来越难以控制思想、技术、商品和人员的流动。这种情形反映出    

A.超国家组织的出现有利于经济发展 

B.经济全球化部分侵蚀国家主权

C.生产要素在全球流动破坏白由贸易

D.经济自由化成为世界经济主流

 

查看答案

“自由主义”这个词在英语中第一次出现是在1819年“激进主义”1820年“社会主义”1832年“保守主义”1835年。“个人主义”、“立宪主义”、“人文主义”、“女权主义”和“君主主义”这些词都出现于19世纪30年代。“民族主义”、“共产主义”、“浪漫主义”则是在19世纪40年代出现的。以下评论正确的是    

A.这些“主义”的提出都具有政治色彩

B.这些“主义”的提出都深受工业革命的影响

C.近现代政治概念均源干欧洲 

D.工业革命造成了主义的泛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