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某在《筹海篇三》中指出,开始是购买西方的先进武器机器,然后利用他们的人才到我国来制造先进的武器和机器,再次是培养自己的人才来制造先进的武器设备,最后还可以超越西方国家,将产品出口到西方。这种思想可以引申为( )
A.“开眼看世界” B.“工商皆本”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师夷长技以制夷”
19世纪安徽泾县的翟金生,因读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所述的毕升泥活字技术,而萌生了用泥活字印书的想法。他费时30年,制泥活字10万多个,1844年,印成了《泥版试印初编》。此后,他又印了许多书。他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毕升的发明是可行的,打破了有人对泥活字可行性的怀疑。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毕升的印刷术还不够成熟
B.毕升的发明没有受到官府重视
C.毕升的泥活字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
D.泥活字最适合用来印刷书籍
伽丘在《十日谈》中写道:“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同等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这一观点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在于( )
A.体现了对理性的尊重 B.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
C.强调人的道德修养 D.促进了人性的解放和思想自由
“黄宗羲认为‘学贵履践,经世致用’,这种理论实践并重的教育学习观点和他深受阳明学中‘知行合一,知行并处’密不可分。”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说明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首要任务
B.肯定了人具有独立思考的权利
C.黄宗羲主张的目的在于倡导民主
D.表明王阳明的心学具有积极精神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革命二十年,社会财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增加,“公共繁荣在大革命后任何一个时期都没有大革命以前20年中那样发展迅速。”
一方面是一个民族,其中发财欲望每日每时都在膨胀;另一方面是一个政府,它不断刺激这种新热情,又不断从中作梗,点燃了它又把它扑灭,就这样从两方面催促自己的毁灭。”
国家一直在进步。旧贵族丧失了原有的政治权力,但他们获得了丰厚的补偿,免缴了大部分的公共捐税;资产阶级则获得了巨大的商业利益。旧贵族竭力维护自己的既有特权,新资产阶级则竭力为自己谋取新特权。唯独农民,在新时代没有得到任何好处,相反,他们被抛弃在死寂的农村,权益无人过问,压迫则花样翻新层出不穷。
“路易十四以后的朝代中,政府每年都现身说法,告诉人民对私有财产应持轻视态度。18世纪下半叶,当公共工程尤其是筑路蔚然成风时,政府毫不犹豫地占有了筑路所需的所有土地,夷平了妨碍筑路的房屋。桥梁公路工程指挥从那时起,就像我们后来看到的那样,爱上了直线的几何美;他们宁肯穿过无数不动产,也不愿绕一个小弯。在这种情况下被破坏或毁掉的财产总是迟迟得不到赔偿,赔偿费由政府随意规定,而且经常是分文不赔。”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人工资收入状况
1851年与1755年相比,18种行业名义工资及增幅表明,农业工人、棉纺织业工人,印刷行业工人和造船行业工人属于低增幅层,名义工资收入增幅61.3%—69.6%;律师、职员、医生、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及学者属于高增幅层,同比增幅达234%—695.5%;其余行业均属中增幅层,同比增长约在92.8%—190.6%之间。
1755—1851年英国工人(所有行业工人)实际工资收入状况指数(1851年为100)
时间 | 1755 | 1781 | 1797 | 1805 | 1810 | 1815 | 1919 | 1827 | 1835 | 1851 |
指数 | 42.74 | 39.2 | 42.48 | 40.64 | 39.4 | 40.7 | 46.1 | 58.69 | 69.3 | 100 |
——田志勇《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从实际工资的角度看》(《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03期第34~39页)
阅读后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法国大革命前夕存在的严重的社会问题。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对英国不同社会群体经济地位的影响。
(3)分析上述材料所反映现象产生影响的共通之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朝时期,对外国人以“宾客”相待。接待外国人热情,有礼。接待外国人的地方叫“固鸿胪”,接待外国人的导游翻译叫“译官”。唐朝时期,中国人对他们也极为有礼。外国人云集的地方,人们称之为“鸿胪寺”,接待外国人的地方叫“礼宾院”,对外国人也是以“宾客”相待的。明清时期称日本为“倭寇”,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受日本侵略,称日本人为“小日本”,“东洋鬼子”。称西方人为“洋夷”、“洋人”。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称西方人为“洋鬼子”、“外国佬”。就是大清皇帝致英王的“上谕”中,也称外国人为“外夷”。清朝的老百姓还管洋人叫“红毛”。
材料二 历史上,各国对中国有过各式各样的称谓。如:1.Seres(丝国):也称塞里斯,古希腊和罗马对中国西北地区及其居民的称呼,意思是“丝的”或者“丝来的地方”。2.China:中国的英文名是China,陶瓷在英文中也是china。3.Chink(清国人):源于清朝的“Ching”,在英文的俚语中也是中国人的意思,但带有贬义的味道。4.Chinees(西内逊):“西内逊”是荷兰语中专指华人的词,也含着对中国的贬义,这是由于那时中国的老弱、保守、落后。近代的西方人还有把中国人称为“中国佬”、“中国猪”、“黄祸”、“支那”,等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到近代中国对外国人态度的变化。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人对中国和中国人的称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