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从清末到民国初年不断出现如“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等主张,这些主...

从清末到民国初年不断出现如“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等主张,这些主张   

A.多是空谈救国或者盲目爱国    

B.对革命持不赞成态度或认识模糊

C.在当时其愿望可以变成现实    

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B 【解析】 试题分析:从清末到民国初年,“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等主张均是先进的中国人针对当时中国落后的现状,而提出的改良措施,并非盲目空谈,故A错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这些主张既无法变成现实,又无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故CD错误。提出这些主张的人多为知识分子或民族工商业者,在清末属于改良派或立宪派,对革命自然是不赞成或认识不清,故选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建立;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    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清政府对列强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  

B.清政府最终由保卫主权转向卖国立场

C.清政府的外交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   

D.清政府始终利用国际外交规则维护主权

 

查看答案

赵翼在《檐曝杂记》中记载:“军机处有廷寄谕旨,凡机事虑漏泄小便发抄者,则军机大臣面承后撰拟进呈;发即封入纸函,用办理军机处银印钤之,交兵部加封,发驿驰递。其迟速皆山军机司员判明于函外。曰马上飞递者,不过日行三百里;有紧急则另判日行里数…始密且速矣。”从中可看出清廷军机处的“廷寄”制度

A.便于军机大臣控制军权

B.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兵部办事效率

C.成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 

D.便于皇帝控制全国军政大权

 

查看答案

唐代坊市制度严格,《唐律疏议》规定,“凡官私斗、秤、度尺,每年八月诣寺校印署,无或差谬,然后听用之。”这说明唐代

A.坊市制度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B.法律仅有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

C.坊市管理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D.实行较为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

 

查看答案

《左传》记载。卫国人仲叔于奚立下大功,拒绝国君分封城邑,而请求获赐只有诸侯才能用的繁缨。孔子对此评论说:“惜也,不如多与之邑。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对此认识错误的是

A.反映孔子“正名”主张      B.诸侯可在本国再分封

C.卫国专制君权面临冲击      D.礼乐制度已趋于崩溃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时期,我国西北地区的茶马互市迅速发展起来,并在西北地区形成较大规模,成为各民族贸易的主要形式。宋代西北少数民族从王公贵族到普通牧民,无不嗜茶如命,已将茶叶由奢侈品普及为日常生活必需品。宋代一度曾用银两、绢帛来购买和换取西北少数民族的马匹,但“银绢钱钞,非蕃部所欲”,最后不得不改为以“名山茶为易马用”(《宋史·兵志》)。“茶之为利甚博,商贾转致西北,利尝致数倍”(《宋史·食货志》)。交易时,茶商须持有政府发放的凭证——茶引,并只能在指定的市场内进行正常的贸易活动,即“引与茶必相随”(《宋史·赵开传))。熙宁七年(1074年),宋政府在成都设榷茶司,在秦州设置买马司,分管四川茶叶与藏族马匹的互市事宜。西夏、宋、金鼎足而立时,它们之间的贸易一般通过榷场来进行的,兰州等地的榷场地位显得尤为重要,成为了西北茶马互市的中心地。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茶马互市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其主要特点。

材料二 明代茶马之法比较完善,如洪武(~1398)年间实行金牌制度。金牌制度的实行,使政府严格控制了西北地区的茶马互市,“私茶出境者斩,关隘不觉察者处以极刑”(《明经世文编》卷103)。弘治三年(1490年),明廷接受御史李鸾的建议,允许西宁、河州、洮州3茶马司招集商人运茶,只是规定每位商人运茶不得超过3000斤,其中官府收缴其中的40%,剩余部分则由商人自行出售(《明史·食货志》)。明朝中叶以后,日益兴盛的民间茶马贸易,成了各族贸易往来的主流。

——摘编自魏明孔、阎庆生《西北茶马互市论纲》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代茶马互市有了那些新的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