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根据1877—1878年的统计,在俄国49省的9150万俄亩私人土地中,有730...

根据1877—1878年的统计,在俄国49省的9150万俄亩私人土地中,有7300万俄亩以上的土地,即约80%的土地,是属于贵族的。这主要表明(   

A、俄国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B、俄国资本主义发展速度较慢

C、农奴制改革没有改变地主占有制 

D、农业是俄国经济的主导产业

 

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材料“约80%的土地,是属于贵族的。”,可见农奴制改革没有改变地主占有制 ,所以选C。A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和题意没有关系,排除;D和题意无关,排除。故选C。 考点: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19世纪80年代起,在日本出现了早期工业革命的热潮。在1885—1890年的短时期内,棉纺厂就从20家增加到30家,纱锭也从7万个增至28万个,棉纱的产量也增加大约8倍。出现该现象主要得益于(   )

A、明治政府大力推行“殖产兴业”

B、明治政府注重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日本全面实施“文明开化”政策

 

查看答案

《二一九法令》规定:在乡尚未组织起来和乡法庭尚未成立之前,由地主监督自己领地上的秩序,他们有审判和执行之权。这主要表明(  

A、农奴制改革具有封建性

B、农奴制改革维护地主阶级利益

C、改革后地主有权裁判和处理农民

D、《二一九法令》强调法律至高无上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早在辛亥革命时张之洞即被“妖魔化”了,翻开1903年至1905年期间革命党人在日本办的刊物上,张之洞是一概的汉奸、封建卫道士形象。

张之洞与康梁维新派的关系经历了一个由合到分的过程……变法方式的缓行和激进之分最终使二者分道扬镳。张之洞的《劝学篇》集中体现了他这个时期的政治观点: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过去我们通常认为这是为了维护纲常名教,也就是说,这一取向的重心是在“中学为体”。但如果细心考虑当时的变革需要和张之洞的思想背景,就会明白这一理念的提出其实是在强调“变革”的一面,而非固守的一面。人们往往只看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却不愿意去看紧跟在它后面的“西艺非要,西政为要”一句,如是,不是对《劝学篇》的内容进行断章取义的解释,可以看到张之洞对西方的感知程度还是相当深刻的。

——摘编自李刚:《张之洞:手握经卷的坚定改革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在革命党人眼中张之洞是“汉奸、封建卫道士的形象”的原因。

(2)概括材料对张之洞及其“中体西用”思想的看法。

 

查看答案

家训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家训节选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唐·刘禹锡《名子说》

夫忠孝之于人,如食与衣,不可斯须离也,岂候余易哉。

宋·刘清之《戒子通录》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

宋·包拯《包拯集》

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噎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

清·张英《恒产琐言》

人家富贵两字,暂时之荣宠耳。所恃以长子孙者,毕竟是耕读两字。

 

 

 

 

 

 

 

 

 

 

(1)据材料一,概述中国古代的家训思想(不得照搬照抄原文)。

(2)分析影响中国古代家训思想形成的主要因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西景德镇市古称浮梁,唐始设县,现存古衙建于道光年间,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和内宅居中轴南北,两厢有六部房。大门额书“浮梁县署”四字,东边立一鼓,告状的人或有紧急案情时击鼓,知县闻声升堂。西边有两块碑刻“诬告加二等”,“越讼杖五十”。仪门是县令举行仪仗恭迎上级官员的地方。大堂即正堂,取名“亲民堂”,是知县举行重大典礼、审理重大案件和迎接圣旨的地方。大堂内有原告石、被告石,又称下跪石,绅士以上身份的人候审时可以不跪。二堂是知县处理一般民事案件、商议政事的地方,取名“琴治堂”,表示知县一面弹琴,一面理政,就是仁政教化以德治县。大堂动刑罚乃以法治县,两处结合就是文武兼治。

——据豆丁网浮梁古县衙解说词整理

材料二 公元前449年罗马颁布了《十二铜表法》,公开诉讼的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宗教以及犯罪和刑罚等方面规定。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产生的法律统称为公民法,内容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由共和国到帝国的过程中,罗马法广泛借鉴外邦法规,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以自然法观念指导,认为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形成了适应帝国时期境内各族人民社会要求的万民法体系,逐步取代了公民法。在帝国时期,法律逐渐影响到国家和个人生活的各个领域,规范了行政行为,调节了大量商业纠纷和债务、继承等个人财产关系,较好地理顺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罗马帝国灭亡后,对罗马法的研究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两度掀起热潮。后来,罗马法又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

——摘自朱汉国主编《历史》(人民出版社)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法治的基本特征。

(2)结合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历程,分析说明材料二中罗马法的思想内容能够影响久远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