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党最先是作为古代的一种地方组织而存在的,周时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党最先是作为古代的一种地方组织而存在的,周时的一“党”约“五百家”。后来人们把在朝堂之上因共同利益或主张结成的政治势力集团称为朋党。中国历朝历代都有朋党的存在且党争不断,如秦代吕(吕不韦)缪(缪毒)之争,东汉钩党(外戚与宦官集团)之争,唐朝牛李党争,宋代熙丰、元佑党争,明朝末年东林党人与阉党的争斗。对党争的评论也很多。孔子教导弟子“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韩非子更加反对朋党,认为结党营私足以亡国。北宋欧阳修说:“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王夫之更是尖刻地评判道:“朋党之兴,始于君子,而终不胜于小人,害乃及于宗社生民,不亡而不息。”

——摘编自王桐龄编著《中国历代党争史》等资料

材料二为筹措军费以镇压苏格兰起义,1640年专制君主查理一世被迫召开议会,这届议会中,支持国王的一派称为“骑士党”,多为受到王室恩宠的大贵族,是坚定的国教信仰者;反对国王的一派称为“圆颅党”,主要由新贵族、乡绅及工商业者组成,大多由非国教徒组成。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次年召开了新一届议会,在这届议会中,英国近代两党的雏形——“宫廷党”与“乡村党”开始出现。1679年4月召开的新一届议会中,沙夫茨伯里领导的乡村党获得绝对多数,敦促议会通过了《人身保护法》,规定政府不得随意逮捕或监禁任何人,这使得“反对派不必因为害怕发表反对政府的言论而遭到迫害了”,并且试图通过干预王位继承的《排斥法案》。针对这一法案,议会公开分裂,拥护这一法案的被对手称为“辉格党”,法案的反对者被讥讽地称为“托利党”。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法案包含限制王权的13个条款,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近代英国的政党政治随之兴起。

——摘编自刘金源《现代化与英国社会转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党争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古代党争现象做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近代英国两党政治形成的主要因素。与同期中国相比,英国政党有何不同之处。

 

(1)特点:历史悠久;官僚集团内部的争权夺利,与民众关系不大;负面影响大。评价:古代党争是君主专制的产物;受官僚政治的影响;败坏政治风气,削弱统治力量,危害社会;不被社会或主流思想所认可。(2)因素: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围绕宗教和王权的斗争);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民主政治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同:代表不同的社会阶层;成为制衡君主权力的重要力量;政党活动有法律保障和规范等。 【解析】 试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第一小问“特点”由材料一中的信息“党最先是作为古代的一种地方组织而存在的”即可得出“历史悠久”的结论,由材料一中的信息“在朝堂之上因共同利益或主张结成的政治势力集团称为朋党”即可得出“官僚集团内部的争权夺利”的结论,由材料一中的信息“结党营私足以亡国”、“朋党......害乃及于宗社生民,不亡而不息”即可得出“负面影响大”的结论;由材料二中的信息“评价”可从是君主专制的产物、败坏政治风气、危害社会、不被社会认可等角度思考作答。 (2)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第一小问“主要因素”可从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等角度思考作答;第二小问“不同”可从代表的阶级利益、能否制约王权、是否有法律保障等角度思考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制度建设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  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奂……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  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一《日知录》

材料二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予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予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一《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梁启超建议,仿行西方资本主义法律制度……以取代中国封建主义的诸法合体的中华法系。……如果法的主旨是为了“谋求国民最多数之最大幸福”,“循所谓最多数最大幸福之正鹄”,就是“善法“良法”。……强调法的严肃性,坚决认真贯彻执行,做到令行禁止,取信于民。……(他认为)“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

——邱远猷《梁启超的法治思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舰这一困局的?

(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梁启超的基本主张。

(3)概括指出材料三与材料一、二在制度建设上的本质区别。

 

查看答案

“朕今涕泪以告先庙,慷慨以誓师徒,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口,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近畿及山东等省,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至于五尺童子,亦能执干戈以卫社稷。”清朝颁布的《宣战诏书》针对的是(   )

A.英国武力占领香港岛B.英法联军攻陷广州

C.日本袭击清军运兵船D.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查看答案

新中国史学界对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定位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上世纪90年代以前强调革命史观(反封建反侵略斗争),近些年来强调现代化史观(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趋势)。以下不能同时体现革命史观和现代化史观的是(   )

A.太平天国提出的《资政新篇》

B.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抗日战争

 

查看答案

太平天国一方面宣布“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也。”另一方面对四书、五经也只是删去鬼神祭祀之类的字句……把儒家思想中的基本内容如等级制、三纲五常、天命论等,都保留了下来。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

A.仍未摆脱旧式农民起义局限B.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C.以“拜上帝会”为理论武器D.动摇了清朝统治基础

 

查看答案

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材料不能表明太平天国(   )

A.带有近代化的倾向B.具有小生产者的局限性

C.并未完全满足农民诉求D.具有宗教迷信色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