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17年4月,国务院在复众议院的咨文中表示:“下级审判厅法官所为判决,只须在法...

1917年4月,国务院在复众议院的咨文中表示:“下级审判厅法官所为判决,只须在法律范围以内,纵使误解法令以至判决不当,亦不能遽加以处分……此为绝对之原则。”“绝对之原则”指(   )

A.三权分立B.主权在民

C.司法独立D.民主共和

 

C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时间可知在辛亥革命时期通过对审判法官审理案件“纵使误解法令以至判决不当,亦不能遽加以处分”可见是在维护司法独立,不受外来干涉,所以正确的是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ABD项内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

A.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C.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

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

 

查看答案

“被民族危机催得早熟的中国资产阶级顾不得自己的幼稚和力量弱小,一代又一代付 出努力,想把西方近代化运动引入中国,每一代人都在自己所处的历史条件下做了前人所不曾做的事。”其中,辛亥革命“做了前人所不曾做的事”是指(   )

A.建立民主共和政体B.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C.发展资本主义经济D.促进国人的思想解放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从清朝改革三阶段来看,洋务运动由于士绅保守势力过于强大而遭受失败,戊戌变法则由于激进改革精英的不当战略而失败,而清末新政是中央权威的急剧流失,由于不适当的分权化的立宪改革而失败。”从本质上看,这三个阶段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是(   )

A.缺乏地方实力派的强有力支持

B.顽固势力大大超过了改革势力

C.改革措施背离了时代发展潮流

D.传统君主体制的创新能力减弱

 

查看答案

1907年,浙江巡抚张曾敭以革命党罪名捕杀秋瑾,舆论大哗,认为官府未按“文明国对于国事犯之办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张声名狼藉,后虽调离浙江仍难平民愤。张忧惧成疾,辞官回籍。材料说明(   )

A.清末时民权意识渐醒B.清末舆论界 支持革命

C.巡抚张曾敭徇私枉法D.西方国家同情革命党

 

查看答案

史学家徐中约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压根儿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这场战争几乎全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同日本)在作战。西方观察家就精辟地将这场战争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之间的战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民众根本就不关心甲午中日战争

B.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好大喜功

C.清政府反对李鸿章因朝鲜问题与日本交战

D.战争体现了当时中方民族国家观念的缺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