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某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中,引用了下组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他可能研究的主题是(...

某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中,引用了下组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他可能研究的主题是(  

A.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不断加强B.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D.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进

 

B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图表内容可知从汉朝到宋朝地方所设立的行政机构的增加,这表明的是政府对地方控制的加强,所以符合题干的是B项,A项中的“专制主义”表述错误;图表不是表述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排除C项;D项中的”监察制度”表述错误,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重农”的思想B.“靠天吃饭”的观念

C.“不误农时”的思想D.“精耕细作”的特点

 

查看答案

吴光玲在《闽东传统民居的地理经济选择及文化内涵》一文中指出:中国传统民居中,堂屋是住宅的主体,是宗法制家族的象征,是家族的礼制中心、教化中心。据此推断,假如是在汉代,下图中有资格继承住宅堂屋的是(  

A.①B.②C.③D.④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蔡元培在德国留学期间,发现德国大学校长和各科学长都是每年更迭一次,由教授会公选。1916年底他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此前的北大,校长独揽大权,一切校务都由校长与学监主任、庶务主任等少数几个人办理,连各科学长也无权与闻其事。蔡元培接任校长后,设立评议会作为全校的最高“立法”机构,凡大学“立法”均须评议会通过;同时,它又是全校最高权力机构,凡重要事项经评议会审核通过才能付诸执行。评议会由评议员组成,校长是当然的议长,评议员包括各科学长、主任教员和各科教授。此后,蔡元培又组织选举产生各学科教授会,规划各科的教学工作。他聘请教员不拘一格,不问思想流派,只问学问能力。1919年3月,《东方杂志》载文称蔡元培“使数年来无声无臭生机殆尽之北京大学挺然特出,褒然独立……学风丕振,声誉日隆”。

——据周天度《蔡元培传》

1)根据材料,指出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推行校务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京大学校务改革的特点,并评价蔡元培的贡献。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18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说中提出了“十四点”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公开外交、订立和平条约、公海航行自由、贸易平等、民族自决、裁减军费、公正处理殖民地争议、建立国际联盟等。《泰晤士报》评论其“似乎没有考虑到形势的某些严峻现实”。尽管交战双方接受“十四点”为停战基础,但是实力依然强大的殖民大国英法只是口头赞同。“十四点”计划的实施严重受阻。

——摘编自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威尔逊提出“十四点”计划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威尔逊“十四点”计划严重受阻的原因。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1895年,严复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斯民也,固斯天下之真主也。”“西洋之言治者曰: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 他认为,开民智是今日一大要政。

1905年,严复在与孙中山交谈中说:“以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即有改革,害之除于甲者将见于乙,泯于丙者将发之于丁。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着手,庶几逐渐更新乎!”

1915年,袁世凯为复辟帝制,组建筹安会,严复参与其中。同时他认为:“吾固知中国民智卑卑,号为民主,而专制之政不得不阴行其中,但政体改变,已四年矣。袁公既有其实,何必再居其名”

——摘编自《严复集》

(1)根据材料,概括严复关于“民智”的认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在不同历史时期严复的“民智”主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